民进珠海委员会向珠海市一中捐赠丛书

      1220,珠海民进向我校捐赠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60套,以及全面反映珠海经济特区三十年创建历程的新版图书《前所未有的道路》100本。珠海民进茹晴主委亲自来我校参加捐赠仪式。

       茹晴主委介绍,此次向珠海市一中捐赠的本土非物质文化丛书系民进珠海市委会秘书长沈俊校主持编撰,翔实而集中地把保存完好的斗门_家人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进行了系统整理,让这套丛书走进高中学生的课堂,使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基础教育阶段逐步得到普及,有助于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实施文化强市的过程中发挥作用。她认为,文化产品不同于物质产品,中国企业可以和美国企业、日本企业生产相同或相似的空调、电视机,但是生产不了唐老鸭和宫崎骏,文化产品的竞争力取决于本土非物质物化遗产与现代高科技的最佳结合。她希望,这套丛书捐赠给市一中,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吸引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对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爱,为珠海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储备人才。

       《前所未有的道路》一书由珠海经济特区研究会编撰,北京金城出版社出版。该书由68篇文章汇集而成,大都为特区创业者的亲身经历,并收录了珠海创办经济特区以来历任市委书记的文章。茹晴认为,特区文化是珠海本土文化在新的历史环境下的集结升华,《前所未有的道路》一书所表达的理念是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的传承和弘扬,两本书一起读,可以让阅读者对珠海文化有一个系统而宏观的了解。

       另外,《前所未有的道路》所展现的珠海经济特区发展历程,同时也是珠海市第一中学成长的大环境。珠海市第一中学始创于1960年,前身是一所普通的渔民中学。珠海创办经济特区以后,该校在全国范围内广招优秀人才充实师资队伍,全校教职员的95%以上来自全国各地,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韩延辉校长非常高兴地接受了捐赠,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认为,没有珠海经济特区就没有珠海第一中学的今天,他本人,以及一中的绝大多数教职员工都不可能来珠海创业定居,是改革开放成就了珠海经济特区,也是改革开放成就了珠海市第一中学。他说,虽然他是一名物理老师,但对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特区发展历程有浓厚的兴趣,非常想给学生开设这方面的课程或者讲座,一直苦于没有教材,得悉珠海民进沈俊校秘书长主持编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珠海经济特区研究会出版了《前所未有的道路》,求之若渴,珠海民进及时捐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和《前所未有的道路》一书,把珠海文化和盘端给了一中,犹如雪中送炭,像一股清风吹进了校园。他表示,珠海一中建校至今,这是第一次接受来自民主党派的捐赠,让他特别感受到了来自友党支持的温暖,希望今后能与珠海民进有更多的交流合作,共同推进多党合作事业的进步和发展。

       珠海民进副主委朱少儿、段庄,珠海民进副秘书长高丽萍,珠海民进办公室主任杨秀丽,珠海市第一中学李革副校长和学校有关行政干部参加了捐赠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