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一中人:雷锋的故事一代代讲不完
2013-03-06 来源:珠海特区报
记者 刘联 实习生 黄奔
春风送暖,木棉花开,又是一年雷锋月。雷锋虽然已经远去,但他的精神却会永存,这不仅仅因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深刻记忆,更因为不同时代会涌现出不同的学习雷锋的内容。昨天,记者来到珠海一中,探访师生们这些年学习雷锋的故事。无论是八十年代、九十年代还是现在,一代又一代的一中人,用他们的方式践行着雷锋精神,演绎着雷锋故事,实践着一中创美育人的精神。
一中副校长詹宝珠
八十年代珠海一中团委书记
“珠海一中志愿服务的开展能够追溯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在珠海一中校史馆,我们透过玻璃展台,看到一本七五级校友捐赠的作业本,用红色楷体写就的“学雷锋”,被清晰地写在了学生的暑期要求中。此外,学生的获奖笔记本上印的,也是毛主席号召学雷锋的语录(见右图 本报记者 雁行 摄)。
詹宝珠告诉记者,那些年的志愿服务与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紧密相连,雷锋、赖宁都是学生们的精神领袖。在那个物业管理还没出现的年代,操场上的杂草碎石、班级里的纸屑垃圾,包括很多厕所都是学生自己动手清理的。
一中办公室主任戴永东
九十年代珠海一中团委书记
戴永东回忆到:“虽说那个年代的学雷锋活动形式并不多,但是学生们非常认真。那时一中的初、高中还没有分离办学,有50-60个班,每个班在活动前都要写出详细的活动方案,同学们都非常认真,也很投入。包括学习上大家结成一帮一对子,在学习上生活上互相照顾,共同进步,有的还成为了终身的朋友。
一中高二年级主任付柏力
2009年到2012年珠海一中团委书记
记得2012年底,由校团委组织学生会实践部、社团部志愿者一行人,来到珠海市“快乐寿星”老年公寓,与老人共贺新年。活动期间,我校志愿者同学为老年公寓的老人们,献上了精心准备的歌曲和乐器表演,大家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了一个难忘的下午。
我记得这样的一个场景,一个收到贺卡的白发苍苍的老太太,颤颤巍巍找到给她写贺卡的一位同学,她紧紧抱了一下这个同学。“当时我非常感动,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现在我们的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每个月都有,形式多种多样。”
王飞
珠海一中现任团委书记
今年新年来临之际,为了让珠海的孤残儿童感受到社会各界的温暖,我们发起并组织了“心暖·新暖”助苗行动暨义卖义演慈善活动,参与本次活动的137位志愿者分别来自高一高二年级,分为一元义捐队、义卖摊位队、后勤队和秩序维持队,此外吉他社、汉文化社等学生社团也参与了本次义卖义演活动。
校园随访:学雷锋一定要常态化
2013-03-06 来源:珠海特区报
“3月5号想起你,过了今天不理你”。学雷锋只是作为一个纪念行为甚或作秀行为吗?昨天,记者在校园内外进行了随机采访,被采访的家长和同学均表示,不应只是在三月学雷锋,而是希望参与更多的志愿者活动,让学雷锋成为常态化。
事业单位的柳女士告诉记者,她读书的时候学雷锋曾经去医院打扫过卫生,去农村送过化肥,去校办工厂劳动过,这些事情都给她的心灵带来过影响。随着时代的变化,孩子的学业负担也重,但学雷锋决不能作秀。她希望学生更多地参与志愿者活动,让学习雷锋常态化。
珠海一中戴永东主任认为,近几年来,珠海一中的青年志愿者活动向常态化、体系化发展。凡是参加活动的学生都有一张卡,上面有姓名,从事志愿服务的时间。“我们还有一个口号就是:我服务我快乐!”
他认为,学雷锋常态化,是人们内心深处对以雷锋精神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种深化与拓展。这种核心价值观应该是凝聚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因此,学雷锋的常态化,目前珠海一中每个月都有志愿者活动。
虽然在备战高考,但是还是有一些高三学生在坚持志愿工作。高三(13)班的陈同学认为,一年一度的纪念雷锋活动十分必要,但雷锋精神不应只在3月才被提及和传播。(记者 刘联 实习生 黄奔)
- 浏览 4389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