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兴教 开拓创新
科研兴教 开拓创新
——珠海市第一中学省级课题结题会暨市级课题开题报告会
2013年12月2日下午,由广东省教育厅立项的广东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普通高中特色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和由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立项的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研究项目《以晚晴近代历史名人为素材对高中立项研究性学习培养的研究》,在信息中心一楼会议室举行了结题报告会。由市科技局立项的《教育质量动态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应用》和由珠海市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办公室立项的珠海市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第三批(2013年度)课题《高中生责任感教育体系构建的实践研究》和《三维目标下高中历史柯昂德育功能的有效性研究》等3项课题,也同时举行了开题报告会。
会议邀请了珠海市教育科研领导小组的五位成员作为课题评议专家出席会议,他们是:市教研中心的刘文军老师和黄学军老师、市三中王健校长、香洲区教科培中心的周新桥副主任和李万涛老师。课题组的所有成员、学校科研骨干团队课题小组以及2013年入校的新教师等共6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詹宝珠副校长和孙欣宇老师分别作了结题报告,就课题研究过程、课题研究方法以及课题研究的反思等向专家加以了汇报,生动具体地向评审专家展示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听取汇报后,评审专家充分肯定了两项研究的价值和取得的成果。
他们认为,《普通高中特色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课题从普通高中教育实际出发,探索解决如何在普通高中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开发校本课程等问题,其研究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和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同时,此课题以“三个面向”教育思想、国家有关课程改革的方针政策和有关课程理论为指导,对高中特色校本课程建设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证,达成预期研究目标。课题在形成“珠海一中校本课程开发体系”“珠海一中校本特色课程系列”“学校课程特色文化”等方面进行了较深入探索,并据此开设四大系列近百门校本课程,取得了较丰富的研究成果;课题研究和成果进一步满足了学生个性特长发展、学校高位特色发展的需要,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该课题研究体系较完整、系统;研究获得了丰富的资料;研究方法适当;研究资料可靠、系统。该项研究成果在我市普通高中系统开发校本课程方面具有较好的创新价值,对解决普通高中从学校实际出发开发校本课程、促进办学特色和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等问题具有借鉴意义,有着良好的推广前景。
对于《以珠海近代晚清历史名人事例为素材开展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研究》,与会专家认为,此课题从我市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实际出发,探索解决以珠海近代晚清历史名人事例为素材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问题,其研究对普通高中推进素质教育、立足珠海乡土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在研究中,此课题以研究性学习理论、新课标要求和历史学科教学理论等为指导,论证分析充分,结论合理,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基本实现预期研究目标。课题研究以创作DV作品作为研究性学习成果的表现形式具有一定创新性;课题研究获取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和事实,取得了较丰富的研究成果。该课题研究体系比较系统;研究设计和与实施较规范;论述全面,概念明确,资料可靠。
同时,评审组也提出了宝贵建议:1、建议丰富和完善子课题的相关研究工作;2、建议课题组继续深入开展成果整理工作,并进一步深化后续研究。3、不断努力探究教育科学规律,培养出更多优秀学生。
随后,黄加流、李蔓莉和朱观艺等三个新立项课题的主持人,分别代表3个课题组就课题研究背景、研究价值、理论依据、基本内容、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预期成果等方面作了开题汇报。评议专家组在充分肯定课题研究重要价值的同时,从不同角度对课题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积极的意见和建议,要求课题研究应充分发挥学校优势,立足学校和学生的实际特点,增强研究的针对性、实效性与创新性。经过讨论,专家评议组一致认为各项课题研究选题得当,方案可行,同意开题并进入课题研究实施阶段。
课题研究可以带动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师理论水平,希望老师们都能积极参与,认真实施,将课题研究与工作实践有机结合,使新立项课题和原有课题都能稳步推进,规范实施,促进学校教育科研水平的提高。
- 浏览 6098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