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珠海特区报》报道:源锡藩奖学奖教 真情流动温暖绵延三十载
源锡藩奖学奖教 真情流动温暖绵延三十载
源锡藩说他只是一个普通的香港打工仔。1984年,他和妻子开始在当时的珠海市第一中学设立了他在国内的第一个奖学金——“源锡藩奖学金”,至今已经30载,源锡藩夫妻每年都自费拿出几万元人民币来颁发奖学金奖教金,30年间奖学金奖教金总额已过百万元。
这30年,源老夫妇以实际行动阐释着奖学金奖教金最本质的意义。
机缘源于一次“闲聊”
在很多珠海学生和教师心中,“源锡藩奖学奖教金”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将近30年来,它为众多学子和老师所向往,不懈追求,更因自己曾获得过“源锡藩奖学金奖教金”而骄傲。但30年前,珠海刚刚改革开放,虽然观念在逐渐更新,但“奖学金”对于人们而言,绝对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它是怎样“诞生”的呢?近日,记者在珠海采访了源锡藩,谈起这段“往事”。源锡藩说:“这是我与珠海的一种缘分,其实它缘于一次朋友间的‘闲聊’。”
1981年末、1982年初,源锡藩任职的香港公司正在与珠海有关方面联络探寻如何建设成为南海石油基地之一、九洲港货柜码头项目,兰埔工业区等投资合作的事宜。源锡藩担任公司的秘书长代表港方参与谈判,经常朝夕往返港珠两地。有一天,源锡藩在澳门与珠海方面的代表结束工作后,匆匆告辞:“我马上要赶回香港,到香港出席我的奖学金颁奖仪式并且颁奖。”珠海方面的代表闻之就“调侃”地说:“你在香港颁奖学金,不如在珠海也办一个吧?”源老怦然心动,疑惑地问:“我可以吗?”当时的源锡藩是困惑的:那是30年前的中国,珠海虽然刚刚被设立为经济特区之一,但在教育领域还没有那么“特”啊。尽管如此,源锡藩在珠海寻求助学、奖学之路的决心就这样定下来了:“如果真的可以,我一定尽我所能,不退缩,必定坚持。”
令源锡藩感到喜出望外的是,此事得到当时珠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鼎力支持。于是,在距离那次“闲聊”的一年多后,上级有关部门同意他在珠海一中设立奖学金。但如何实施呢?源老认为首先要做的,是了解珠海当时学校的状况和学生求学的情况。1983年的一天,源老来到当时珠海市第一中学位于今天凤凰路上的校园(今紫荆中学)。“我印象很深,我们去学校参观时是一个晚上,当时学生是要晚自习的,下午六点左右学生们就要骑自行车回到学校开始自修,整个校园静悄悄的,学生很刻苦很认真。” 源老被眼前所见深深感动,自此铺下日后增设奖教金之路。
1984年,“源锡藩奖学金”正式在珠海市第一中学创立试行。这是珠海有史以来第一个奖学金,相信那时候在全广东省也属率先。
与学生的情感:真挚、朴素
1985年的夏天,第一届源锡藩奖学金颁奖典礼,在当时的香洲渔民礼堂隆重举行。源锡藩至今珍藏着当时的老照片。采访的当天,源锡藩饶有兴致在记者面前打开那本有些陈旧的相簿。“看!第一届的获奖者是她——刘小云,我很记得,她连续三届都走上台,尤其是在第二次的时候很自豪地站在我面前。我对她说‘又是你。’”源老翻开一张泛黄的彩色老照片,指着照片中梳着马尾的女学生向笔者娓娓道来。
30年来,源锡藩与一届又一届珠海市第一中学师生之间的深厚情谊,难以用文字尽述。1984年开始,除了期间两年因病缺席外,源老几乎没有落下一场奖学奖教金的颁奖典礼,再忙碌都会来到现场亲手将奖学金奖教金颁发给学生和教师。在源老看来,颁奖是和得奖学生交流的最佳方式。源老对“认”学生有自己的独到经验:“第一次获奖学生大多数都是战战兢兢,第二年如果他又得奖了,他就不会怯场了,还会和我有一种自豪眼神的交流……”源锡藩很自信又自豪地告诉记者:“许多获奖者我都能记得名字和模样,还有相当多人一直跟我保持书信往来和联系。”
“我还记得在珠海一中的老校址(现时的紫荆中学)和拱北中学每年颁奖后,除需签名外,都有学生主动走到我和我太太跟前问:‘我可以抱抱您吗?’我和我太太会给他(她)一个大大的拥抱,我真的很高兴这样!”说到自己与珠海学生的情感缘分,源锡藩总是满足而沉醉其中。
在珠海找到了传承的感觉
“源锡藩奖学金奖教金”在珠海生根发芽,30年来更不断拓展扩大,至今已覆盖了拱北中学、珠海一中平沙校区等几所学校,逐渐“枝繁叶茂”。
源老是“源锡藩奖学金奖教金”和助学金的投资者,时至今天,珠海俨然是源锡藩心中的第二家乡了。“我觉得,在珠海我找到了传承的感觉,在这个地方我发现了自己所做的事情慢慢积淀下来,也可以成为一种‘历史’。”
“源锡藩奖学金奖教金”和助学金现在仍在珠海市一中和拱北中学延续,而且已经开始有获得奖学金的第二代、第三代出现。近年来,源锡藩惊喜地发现,不少人在学生时期拿过“源锡藩奖学金”,后来又作为教师回到母校任教,在教师的岗位上也拿到“源锡藩奖教金”。不仅如此,奖学金获得者的下一代,也有“源锡藩奖学金”的获得者,母子同时一起在台上获奖;每每想到这种情况,源锡藩颇有很大的感慨:“就是因为我坚持了30年每年皆亲临颁奖,才能看得到这样的情景,获得到这样人生难得一见的回报,人生至此,夫复何求!”
这也许就是“源锡藩奖学金奖教金”和助学金传递出的正能量,也是源锡藩以30年的坚持诠释出的“凡人故事”的真谛。记者 陈素璧/文
- 浏览 5179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