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在未名湖畔》——一中讲坛第37期北京大学秦春华教授讲座纪实

       燕园草木情,未名湖畔梦——众多学子心之所向的北大学府,承载着太多的梦想。而如今我国高考全面进入综合改革时期,建国以来教育体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剧变,这其中充满着机遇而又有着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原招生办主任、经济学秦春华教授赶来珠海公干的繁忙时间中,特意抽取1月9日下午来到我校,以高考改革与大学招生为切入点,通过一些具体案例,面向高二年级4个班的学生和部分家长进行了一场讲座。

           一身运动装的秦春华教授全程笑容亲切、平易近人。秦教授首先谈到国务院在去年9月推出的《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的关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即“两依据、一参考”的新的高中升学标准。(“两依据”是指语、数、外三科的高考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一参考”则是考生在高中的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秦春华教授坦言,在这样大刀阔斧的改革中,面对教育体制的剧变,教育部门、高校与高中大多还没有一个确切的方案出台拍板,其间依然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但是同时他也指出,在目前招生制度改革的趋势下,像北大清华这样的顶尖高校在招生时,虽然会依然重视学生的成绩,但是可能会更加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且表示,以综合素质作为参考标准,综合素质的评价由高校根据办学培养人才的需要来决定,同时也对学生综合素质自我填报的真实性有了要求。那么高校又将如何确保综合素质评价的真实性?秦春华教授笑言:“靠经验。”“每个人所讲的话与所处的年龄阶段是相匹配,如果两者出现了偏差,那么真实性就值得商榷。”秦教授补充解释道,并多次强调学生真实表达自身情况与想法的重要性。

        秦春华教授还以赴美考察的经历谈及了当前大学招生的要求及大学发展现状。秦教授指出,大学选择学生的根本标准在于是否符合学校培养重点,即学生自身能力能否满足大学所需人才类型。同时,秦教授也表示北大需要具有较高综合素养和较强自主学习能力、有着创新精神、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学生;并进一步强调多读书的重要性,提出应做“通儒之学”而不是“俗儒之学”,并倡导同学们应有做“大学问”的情怀与精神。秦教授还以自身经历真诚恳切地向同学们指出应注重身体健康,并表示“招生时可能也会关注学生是否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支撑其能够长期高强度的学习与工作”。

      秦教授在讲座过程中也多次肯定我校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他指出,这让他“又看到了中国基础教育的希望”,并表示珠海一中的学生是“真实生活”的学生,而不是单单的成绩优异。在讲座最后的时间里,秦教授也认真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各种问题,他谈及北大繁重却充实的学习生活,并强调“梦”对人生的塑造与引导作用,“一旦拥有了梦,便终身相伴,不离不弃。”同时还指出北大人“永远不满足于现实”的精神。秦春华教授最后表达了对同学们的殷切盼望,希望大家能够将“北大的创新性与清华的严谨性”相结合,并表示“希望在未名湖畔能够见到大家。”

      燕园草木情,未名湖畔梦。秦春华教授的一席话给一中的同学们激励与指引,愿同学们能够在此影响下追梦圆梦,我校高考能够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