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珠海电视台报道:一中平沙校区是全市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典型

2015年5月27日,珠海电视台晚新闻“聚焦珠海推进教育现代化之路(三):倾斜资源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专题报道了高栏港经济区与珠海一中联合办学的情况,对平沙校区作为全市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典型进行了报道。

 

《聚焦珠海推进教育现代化之路》系列报道。

珠海在不断改善农村地区办学条件的同时,也十分注重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示范辐射作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并从校长选拔、师资培训上向西部农村地区和民办学校倾斜,大大缩小了区域间、城乡间、学校间的差距。
  2013年7月,高栏港经济区选择与珠海一中合作,在原平沙一中基础上兴办珠海一中平沙校区。如今两年的时间快过去了,这块试验田发展如何?
  走进市一中平沙校区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全新的教学楼、体育馆、图书馆、饭堂等硬件设施,由港区斥巨资打造。校长王明军告诉记者,平沙校区按照国家示范性高中的标准建设,60个班的规模,除20%的指标用于高栏港籍学生之外,平沙校区面向全市招生。新校舍建成后,将为学校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市一中平沙校区校长 王明军:港区政府投资大概3亿元,建成大概9万平方米的建筑,在珠海市作为一个优质学校方向去建设,建设目前推进得很正常,到今年9月份可以投入使用,年底全部完成。
  硬件改善需要时间,但教育教学、校园管理等软件的改善则已经立竿见影。与入学时成绩相比,平沙校区学生成绩大幅度提升,全市统考中,在非国家示范性高中中名列前茅。2014年首次高考,上线率便提高了12个百分点,达到了91.2%,创历史新高。管理上学校采用与市一中本部统一标准,校园文化和师生精神面貌均焕然一新。
  市一中平沙校区学生史亚慧:以前只能交到附近的朋友,现在是来自很多地方的进来的同学各种成绩也不同,我特别大的压力,像我在的六班同学们都不出来了,一直坐在那里学习学习。
  学校党总支副书记邓修常在原平沙一中工作了20多年,对于变身市一中平沙校区后的发展感同身受。
  市一中平沙校区党总副书记 邓修常:自信,成绩好了就感觉到自信很多了,我是一中平沙校区的学生,跟以前不一样了,老师也好学生也好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我们留下来的老师都为这个学校的变化而自豪。
  市一中平沙校区堪称我市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的典范。我市通过资源整合、一校多区、名校帮扶等多种模式,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除了与高栏港区的合作之外,市一中还将优质资源向民办教育领域辐射,成立一中附属实验学校;紫荆中学与桃园中学合并之后,又与高新区合作成立金鼎校区;市直属初中还与金湾区四所初中建立了“一对一”帮扶合作关系。
  金湾区教育局副局长 庄帝坤:成效比较明显,从教学的管理 教学的理念 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方方面面都得到了提高。
  近年来,市教育局还选派多名市直属学校管理骨干到斗门区、高新区、高栏港区相对薄弱的学校任校长,以校长带动促进学校发展;师资培养、培训重点倾斜,每年一期的中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培训指标70%分配给乡镇学校和民办学校,以提升全市基础教育整体水平。
  斗门区教育局副局长 郝文宝:比如我们现在斗门二中的校长是市里面专门派过来到我们任职,不是挂职是直接任职,希望多一点过来,我们多一点交流。
  珠海众多的高校资源,也正在不断向基础教育领域延伸。兴办大学园区之初,北京大学就在珠海成立了北大附属实验学校;北师大珠海分校与珠海市合办北师大附中,并开办了北师大附属外国语学校;UIC、北理工珠海分校也有意向基础教育甚至是学前教育进军,相关学校建设正在筹划之中。

珠海台记者 陈庆顺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