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珠海特区报》报道:一中校园“学霸们”整年捡垃圾为哪般? “垃圾分类从我做起”

一中校园“学霸们”整年捡垃圾为哪般? “垃圾分类从我做起”

本报讯 记者刘联报道:每周五下午16:40-17:40,在珠海一中,你总能看到一群学生,在慈济志工的引导下把班级里的垃圾送到学校的中庭,进行分类。这是珠海一中环保社倡导的 “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绿色校园环保活动之一。至今已经坚持整整一年。

 

   “三个哥们”成校园垃圾分类先行军

 

   何欣儒、 满志宇、刘家威是珠海一中高二AP班的学生,作为珠海一中环保社的同学,他们是推动垃圾分类进校园活动的先行军,3位同学所在小区开展的垃圾分类活动让他们有了在校园推动此项活动的想法。为了将活动持续和完善开展,他们请来珠海慈济志工。

 

   在环保社招新的现场,虽说比起其他很“牛”的航空社团等,环保社摊位前显然人气不足,但是他们还是非常耐心地告诉前来的同学,如果将不同垃圾进行分类,不同垃圾得到了不同的利用,节约了很多的资源。校园里也有很多有价值的可回收物,譬如饮料瓶、废纸等,它们时常被当作无用的垃圾直接扔掉非常可惜。

 

   为了将活动持续和完善开展,他们请来有几十年垃圾分类经验的慈济志工前来对学生进行环保分类教育和宣传。

 

   “拣垃圾”让“学霸”很有成就感

 

   从去年9月开始,校园垃圾分类正式在珠海一中校园开展起来,每周五下午放学环保社同学和慈济志工一起将高一、高二年级各班同学丢弃的纸张、塑料、瓶罐等从垃圾中分离出来重新回收。

 

   “每天被我们丢弃的可乐瓶和被称为白色垃圾的塑料袋、一次性塑料餐盒,属于高分子聚合有机物,如果埋在地下的话,就是100年200年也烂不掉,它还会使土壤板结,降低土壤的肥力,甚至使土壤失去耕种的能力。”高一(19)班的郑淇同学是尖子班的“学霸”,作为环保社的一员,每周他都在现场,他告诉记者,每次垃圾分类,有同学从旁边路过,会说,你在捡垃圾,刚开始听到这个话,他心里有点不舒服,但随着环保分类开展的深入,他越做越欢喜,完全不在乎其他同学的“冷嘲热讽”。

 

   一年来,一直坚持垃圾分类的同学还有梁叶丽、吴静、白璐、张逸凯、朱勇铸等,除了坚持校园环保,他们也积极参与慈济在社区开展的环保活动,人人都对垃圾回收如数家珍,“不要看不起这些不起眼的小纸片……我们知道,好的纸张是用木材造成的,一吨废纸可再造700公斤好纸,可少砍17棵大树,还能减少生产纸浆过程中的水污染。”随着他们对垃圾分类的了解,更加关注校园、关注社会、关心自然。

 

   日复一日的重复中得到各方支持

 

   如今,在他们倡导下成立珠海中学生环保联盟,希望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人人关注环保,爱护自己生活的家园。

 

   当然,只凭着对孩子的一腔热爱是不够的,如今珠海一中还将环保分类作为文明班评选的一项内容。环保社同学还用回收的钱在学校的每个教室安放了小型的垃圾分类盒,希望从日复一日的重复中,培养老师和学生垃圾分类的意识。

 

   副校长詹宝珠告诉记者,“素质教育最关键的就是人格的培养。让学生参加校园垃圾分类活动,在锻炼孩子们劳动能力的同时,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认真、细心、对社会的责任感。”

 

   垃圾分类活动也得到很多家长的支持,他们表示关注的不仅仅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同时也非常关注孩子们在集体中的表现。“独生子女的很多毛病都可以在小组活动和集体生活中得到改正。在活动中只有包容他人,懂得分享,才能被更多的人认可,才能更好地融入集体。”刘家威同学的母亲告诉记者,她现在也开始在家里进行分类,以支持孩子们。

 

   相关链接

 

   哪些是可回收物?

 

   报纸、书刊、纸板纸箱、纸袋、包装纸、饮料及牛奶的纸包装、文件袋、打印及复印纸等纸类;塑料瓶罐盒(食用油瓶)、塑料盆桶、塑料餐具、塑料日用品、泡沫塑料、饮料瓶、文具、名片盒、塑胶球类等塑料橡胶类;钢铝易拉罐、食品罐盒、餐具炊具、剪刀等日用品、铁钉等金属类;玻璃容器、酒瓶、镜子等玻璃类;废旧衣服、窗帘等织物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