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下讲话——成功,在190次失败之后

  1971年10月4日,一双双眼睛紧张地盯着第191号青蒿提取物样品。随着检测结果的揭晓,整个实验室都沸腾了:该样品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百分之百!这,是屠呦呦课题组第191次低沸点实验,也是第一次,屠呦呦和她的团队成功发现了抗疟效果极佳的药物—青蒿素。

   1967年,由于恶性疟原虫对老一代抗疟药物产生抗药性,如何发明新药,成为世界性的棘手问题。我国紧急启动“523项目”,39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成为课题攻关组的组长。当时,青蒿素的提取仍是一个世界公认的难题,美国筛选了近30多万个化合物却没有结果;中国曾组织了全国七个省市包括中草药在内的抗疟药研究工作,先后筛选化合物及中草药4万多种,也同样没有取得阳性结果。屠呦呦和同事们通过翻阅中草药典籍,寻访民间医生,搜集了包括青蒿素在内的600多种可能对抗疟治疗有效的中药良方,对其中200多种中草药以及380多种提取物进行筛查,并用老鼠进行实验,但最终都没有发现有效成分。

  成功,仿佛遥遥无期。屠呦呦在一次次实验中失败,却没有在一次次失败中失望。在放弃与坚持中,她选择了后者。她转变了实验思路,仔细地查找失败原因。最终,她发现,在加热过程中可能会破坏青蒿素的有效成分,于是她改用乙醚提取。药厂停工了,她就把青蒿泡在水里,把叶子包起来加乙醚,直到第191次实验,屠呦呦才发现了有效成分。为了确保安全,屠呦呦和同事们甚至愿意以身试药,她本人还因试药导致肝中毒。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成百上千次的反复是那么的枯燥,没有屠呦呦及其课题组一个个不眠之夜,没有她们失败190次仍然坚持的毅力,就不可能战胜这些失败和恐惧,不可能获得真正的成功。同样的,在学习中,我们也会像屠呦呦一样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也会像她一样失败无数次,但是我们就算失败了190次,也终会在第191次战胜失败,获得成功!

 罗曼罗兰曾经落墨:“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积累而成。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滴水穿石,贵在坚持,只要我们拥有成功的信心与坚持不懈的精神,终有一天会取得属于自己的胜利果实!                                                                                                                                                                                                                                                     

                                                                                                        文:宣传部冯苏      图: 张锐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