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下讲话——树立文化自信,建设美丽中国
“文化自信”这一字眼,高一的同学们或许不太熟悉,高二、高三的学长学姐们可是牢记于心: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它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一大重点。文化自信何以如此重要,以至于在政治教科书、各地政府公文乃至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中都占有一席之地呢?
首先,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树立文化自信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精神支持。历史之江自天而来,浩浩荡荡地奔流入海:君不见,殷商四羊方尊上繁复神秘的花纹;君不见,魏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尚气节;君不见,隋唐吴道子《送子天王图》中飘逸的裙角;君不见,宋代苏子瞻“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恬淡闲适……正因如此,树立文化自信具备了可行性。
其次,国内国际形势发展亦是一重要原因。我国当前主要任务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而文化建设正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这一点,不论是从科技对经济和文化的双重作用,还是从文化对政治和经济的反作用论述,都能站稳脚跟;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和我国综合实力的稳步增长,世界越来越多地将目光聚焦于我国。树立文化自信,有利于提高我国广大人民的综合素质,从而向世界呈现出更加良好的精神面貌,使我国文化于世界文化之林中屹立不倒。
当然,树立文化自信,并非流于形式的一句空话,而是实实在在地立足于社会实践:传承并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是树立文化自信;吸收外来优秀文化成果,也是树立文化自信。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是树立文化自信;热情地欢迎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也是树立文化自信。近年来孔子学院如雨后春笋般在世界各地建起、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G20中“最忆是杭州”表演的圆满成功、《中国诗词大会》节目收视率的节节攀升便是最好例证。
同样,树立文化自信,并非如天上的参商般遥不可及,每个人都能够也都应该参与其中。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了解文化自信的相关知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相关内容,坚持正确方向;还应该有意识地培养自身能力,为将来进入社会打下一定基础。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树立文化自信而不懈奋进,为建设美丽中国而砥砺前行!
- 浏览 5642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