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下讲话——谈冬至
12月22日这天是冬至。古云:“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至,且日影长之至也,故曰冬至。”冬至可谓是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我国战国时期。冬至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探索出的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制定的一个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冬至佳节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哲学智慧。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曾在多个会议上强调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充分运用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积累下的伟大智慧。”冬至作为中华二十四节气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杜维明教授的话说,展现了中国“天人合一”的儒家人文主义生态转向,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顺应自然规律与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彰显中国人的独特生态认知,切合习近平主席所提出的“新发展理念”。同时,实施冬至节气的创新性发展与创新性转化,发挥冬至的社会功能,有助于培养民族认同,加强民族团结和家庭和睦,对于建设和谐社会有重要意义,用习近平主席的话来说就是“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
在我们广东地区,冬至是重要的家庭团聚节日。《后汉书》中有载,冬至这天官府贺冬,群臣绝事,于内朝廷上下放假休息,于外商旅军队停业待命。大家都回家享受团聚的天伦之乐。亲友相访,美食相赠,尽情享受团聚带来的喜庆,有如过年般阖家欢乐的气氛,故俚语有云:“冬至大如年”。演化到现在,冬至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冬至这天,身在学校的我们虽不能回家团聚,但是,各位同学一定要给家里挂去电话,为亲人送去真挚的问候,为长辈送上诚挚的祝福。
冬至的到来意味着旧年将逝,年岁易转。古人以冬至为分水岭,冬至以前寒风骤雪,泉水不流,冬至以后天地阳气日益回复,万物灵华日兴渐强。周代就以冬至作为一年的开始。英国诗人雪莱在《西风颂》中曾感叹到:“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虽然冬至是黑夜最为漫长的时节,但也昭示着春光明媚的良辰已在向我们挥手致意!是时候为这一年的收获作个总结,展望新的一年,预备着张开双臂迎接灿烂美好的春光,放声高歌,策马奔腾,踏上全新的旅途!
- 浏览 6406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