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下讲话——树立法制观念,推进依法治校
早在晚清,著名思想家梁启超先生就已在《少年中国说》中阐明了青少年发展与国运的紧密联系:“中国而为牛为马为奴为隶,则烹脔鞭棰之惨酷,惟我少年当之。中国如称霸宇内,主盟地球,则指挥顾盼之尊荣,惟我少年享之。”青少年身上寄托着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任,承载着党和国家培育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殷切希望,蕴含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竭力量。因此,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和保护,并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我国也在该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率呈上升趋势,犯罪呈低龄化,团伙化,对校园秩序与社会安定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影响,其中以校园欺凌、吸毒贩毒、邪教肆虐等问题最为最甚。青少年犯罪实际上是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的共同作用。树立法治观念,推进依法治校的行动迫在眉睫。
在青少年时期,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我们都在经历青春期这一场剧变。在如此关键时期,一旦受到不良因素的刺激,抵制不良诱惑能力较脆弱、辨别能力较差的青少年便容易做出越轨的举动,最后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近年来收到社会广泛关注的校园暴力就是其突出表现。经专家分析,此种现象涉及到学校、家庭、家庭教育、同龄人人际关系、大众传媒的负面影响等多种因素。因此要对未成年人进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教育,着眼于青少年价值观,法律素养的培育。
只有让法制的阳光普照校园,提高学生法律素养,铲除校园犯罪滋生的土壤,才可有效预防校园暴力的接连发生。然而,仅仅有提高法律素养的意识是不够的,当务之急应是秉持依法治校、建设法治校园的精神,付诸实践,让法制观念深入每位学生的心中,从而使法制校园真正建立。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推进法治建设,坚定贯彻依法治国这一基本方略,对依法治校、建设法制校园也提出了更高要求。2017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长陈宝生强调应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提高学生法制意识,推进依法治校。我们相信,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主义最新中国化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我们国家能在法制校园建设上取得新的胜利!
法制校园,需要你的参与。让我们从此时此刻树立起法制校园的意识与精神,共建和谐校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 浏览 546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