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下讲话——增强文化自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人文初祖定中华血脉;数十载繁荣,四海皆定,华夏儿女盼繁荣昌盛。今天,中华民族已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国正处于新时代高速发展的阶段。但是,部分人仍怀有“西方的月亮比东方圆”之类的想法——大肆铺张浪费过“洋节”,忽视了传统节日;对西方所谓“普世价值”坚信不疑,时不时呼吁“民主”“自由”……这些都是文化不自信的表现,是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如果一个人没有了自信,那么损失的是机会;如果一个国家没有了自信,那么损失的很可能是未来。文化自信对于个人、国家、民族都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要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体现自身文化特色,彰显华夏文明悠久厚重的历史,就要过好中国传统节日,守护我们的民族传统,保持我们的文化基因,因为这是每一个华夏子孙对民族、对传统、对文化的尊重。
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让更多人感受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文化精髓,让传统文化彰显新时代特色。中华传统节日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表现载体,对中华传统节日的推崇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可。它镌刻文化基因,融入百姓生活,作为传承载体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纵观中华传统节日,春节之和谐美好、清明节之感恩追思、端午节之爱国忧民、中秋节之和合家团圆、重阳之孝老爱亲……这些凝聚着中华劳动人民智慧结晶,无不与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互契合、相得益彰,是值得我们去传承、去弘扬的文化结晶。
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只有拥有深厚文化自信的民族才有长久屹立的精神支撑,才能够拥有复兴之魂。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该重视民族文化,行动起来,民族文化就能传承下去,就能为实现中国梦凝聚更大的力量,中华民族复兴大业才能步步高升。
- 浏览 6187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