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优秀传统文化点亮心灯|珠海市第一中学举行“国安家和•情满中秋”主题活动

       我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每个传统节日都是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断传承发扬,传统节日既寄予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祝愿,也蕴含了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之魂,是华夏文明绵延千年的民族瑰宝,是表达情感的心灵寄托。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延续中华精神,就是守护中国人的心灵家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最好方式,就是把文化融入到生活中去,变成生活的一部分,成为“活”的文化。
       其中,中秋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中秋月圆象征人之团圆,寄托了思乡思人之情,还有祈盼丰收、幸福之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营造节日浓厚氛围,引导同学们了解、挖掘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2022年9月12日-14日,珠海市第一中学举行了“国安家和·情满中秋”主题活动,征集同学们与家人进行中秋民俗活动的合影以及同学们创作的关于中秋节的文学作品或活动感想,情真意切地表达对祖国、对亲人、对佳节的美好祝愿,藉此祝愿祖国安泰、家人平安、生活美满。
 
高一年级
 
   
 
   
 
   
 
   
 
《生潮台赏月》
高一(25)班 王斌宇
 
祝兹中秋庆团圆,
愿拔云涛邀明月。
一席尽满无虚座,
中庭月华似水帘。
全圆饼儿吐馨香,
校中寂寂无声焉。
师生今宵唯何往?
生潮台前赏月圆。
双双鸥鹭云海舞,
节节玉阶展笑颜。
快哉中秋团圆日,
乐往月上广寒殿。
 
高二年级

  

  

         

   

    

   

       

《秋夕·桂香》
高二(11)班 黄烘秀
 
       玉宇澄净,冰轮转腾。月色似酿,在地上流淌,桂树被晚风撩拨地颤抖,抖落滴滴如水月光。跟着月色洒在地上的,还有欢声笑语。
      “咱们的秀秀越来越大咯!”她笑呵呵地说着,捏着我的手,坐在庭院前。不知是哪个瞬间,她的霜发在黑暗中显得那么刺眼,她的脸像一朵开败的菊花凋零在夜里。一阵心酸涌上心头,一年中的团圆时光是那么甜蜜且难得。桂花丝丝甜味沁入笔尖,刺激着鼻腔与味蕾,今年奶奶做的桂花糕格外醇香、绵长。又或许是家人在侧,小小的桂花糕也显得美味无比。
       望着那块桂花糕,我失了神,幼年时一幕幕情景又浮现眼前。
      “哇!就像下了桂花雨一样!”细碎的桂花飘落空中,落在我头上。奶奶用布满青筋苍老的手拾起,走进厨房。清洗,挑拣,搅拌,和面……她娴熟的动作深深印在我的脑海我站在锅头旁,为她添柴。金黄的桂花糕在阵阵热气中显得晶莹剔透,我顾不上烫嘴,连忙塞进嘴里……恍惚间,现实的她与回忆中的她重叠,我明白了陪伴的真正含义。
       她的手是那么粗糙苍老,却又那么有力地握住我。苒苒中秋过,萧萧两鬓华。如今的她,似乎纵有千指,都握不住孟秋。即便岁月匆匆带走了她的时光,却无法带走我与她相守度过的时光。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一身是月,欢笑一片。家人闲坐,灯火可亲,温馨的陪伴、团圆的美好在此刻得以圆梦,桂花香气在空中氤氲,飘向曾经的时光……
 
 《有雁归北》
高二(18)班 许妍
 
踏着爆竹声的尾音,我们一路向北。只能在驶过郊区的时候,拾起半寸烟花的灰烬。
如果这段记忆有长度,那么大部分的单位都是以一路上满载希翼的颠簸来计量的吧。
喇叭声此起彼伏,惊飞了停在树梢上休憩的几只鸟儿。
天色已经微亮,东边的云层变幻成浅浅的湖蓝色。我被吵醒,缓缓睁开眼。
         晨光熹微,爸爸往后座望了望,指指我身边的弟弟,“天气凉,你注意点别着凉,也把你弟盖严实啊。”我捻了捻弟弟身上的小被子,百无聊赖地瞥向车窗外,隐隐约约有几只雁相随着飞向远方,直到一点一点模糊成黑点,逐渐消失在视野里。
不,那不是大雁,要等到春风拂面,大雁才会飞回北方。
那么在某个角落,冬日已落满冬日难捱的思念,将一年的悲喜深深掩埋。
背负行囊而略显狭窄的车内只剩下汽车发动机的轰鸣声。上了高速,估计还得堵上个把小时。
头脑再次清醒过来,含蓄了一早晨的阳光在身后的天际线喷薄而出,终于不吝啬给予这个世界无尽温暖和明亮。
         笔直的道路向前无限延长,那是故乡的方向,那时候啊,坐在奶奶家小院里的竹藤椅上,只记得天空碧蓝碧蓝的,阳光一泻千里,手里捧着块步步糕,芝麻馅儿,一口一口的软糯香甜,融进老人难得的笑颜。一想到这里,我的心底总会腾起细波,碎碎的,每一道褶皱里都藏满暖意。
        身旁睡的香甜的弟弟突然睁大眼睛,“爸爸,奶奶家到了吗?”小家伙挺直了背。望向窗外不断变换的风景,心中已有答案,嘴角的弧度瞬间压了下来。
        小家伙被清晨车窗外朦胧的水雾吸引了过去,用手指比画着,嘴里还念叨看什么。那是一幅色彩单调得只有黑白色的画,却有温度。画着四个大小不一的火柴人。心底仿佛有一条涓涓细流淌过。原来,小孩眼里的家,不只是一栋青瓦白墙的旧房子,也不只是一个邮差可以找到的地址,而是一家人聚在一起,有声有笑、有爱和温暖的一段时光。
       万水千山的终点,不过是爱的呼唤。如果记忆有长度,那无法丈量的是围着炉火的兄弟姐妹们暖烘烘的双手,等来的第一口自家种的打过霜的青菜,和播放着的春晚溢出屏幕的热闹。
车流渐渐多了,最终汇聚成一条长龙,车尾耀眼的灯闪烁着,映红了一片山,照亮后面人们归家的路。
几只大雁从林深处冲向太阳的方向;义无反顾地继续他们的飞翔,跋山涉水只为回到家的地方。
天将暖,雁归北。
原来我们都是归雁。
一只只想归家的雁。
 
 
《中秋习俗观察报告》
高二(22)班 陈思淇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古往今来,月亮都以一个情感浓烈的意象熟悉在大众视野。每年农历八月十五被称作中秋节,寓意阖家团圆。寻常灯火巷,月色倾泻如水,让我们徐徐步入流芳百世的中秋习俗世界,体味被现代文化包裹的传统节日的古雅韵味。
        属于我们记忆当中的中秋节常年住在人声鼎沸的灯会里,尽管疫情当下空荡的街巷阻挡了骨肉的相聚,“朋友圈刷屏式”赏月却为海滨移民城市珠海平添一丝温情。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温一壶香茗,品一篇唐诗曾是一辈人的真实写照。今朝不同于以往,手机屏幕阻挡的是远隔千里的人们,阻挡不了的是一份沉甸甸的祝福和照片里一轮皎皎孤月。朋友圈内亲切的问候使我感触良多:时代在变,年轻的面孔在变,但是“但愿人长久”的美好愿景永远不变,“千里共婵娟”的思念之情永远不会褪色。
         广东潮汕地区中秋节习俗。中秋节当天下午,各家厅里就摆台设祭,置祖先神主牌,献上各色供品。祭毕,把祭品逐样烹调,合家同食一次丰盛晚餐。美好祝福一桌现,团圆愿景一脉承。
          这样一次特殊的中秋习俗观察,不禁令我感叹:何不忆中秋?
 
 
高三年级
 
 
   
 
  
 
  
  
  
 
       
 
对他们来说,中秋是——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举杯邀月,同庆佳节;
借赏月之名,与爱团圆;
记忆里奶奶做的软糯香甜的步步糕、桂花糕……
落笔的底色都是爱与温暖,一如此夜秋风缱绻,月色流淌。
        “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本次“国安家和·情满中秋”主题活动不仅赋予了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以新的生命力和感召力,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同学们的生活、浸润精神、点亮心灯,而且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抓手,引导同学们进一步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庭、建设美好家园的情感,牢固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