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境引问题,以问题导探究,以探究促真知,以应用带迁移——珠海市第一中学物理新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物理新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珠海市第一中学物理学科承担了广东省基础教育高中物理教研基地项目(珠海)“物理新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子项目,该项目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为更好地推进项目工作,我校物理科组特邀专家莅临学校开展讲座,并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同课异构的形式加强交流研讨,进一步探索并深化“以情境引问题,以问题导探究,以探究促真知,以结论解问题,以应用带迁移”的新课堂教学实践路径。

 

专家讲座

   

    3月10日,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院李春密教授来到我校,为物理科组老师们开展了主题为“指向核心素养的物理单元教学设计”的讲座。李春密教授首先介绍了《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主要变化,包括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更新了教学内容、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与增强了指导性,落实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内容,努力呈现了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生态等发展的新成就、新成果,充实丰富了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相关内容。

 

 

    随后,李教授从核心素养的三大功能出发,详细阐述了高中物理课程结构,并强调,“核心素养”开启了以知识和技能为本位的教育转向以能力和素养为本位的教育。在高中物理的教学过程和课程设计中,要引导学生把物理课程中所形成的物理观念和科学思维用于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在解决问题中进一步提高探究能力、增强实践意识、养成科学态度,促进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最后,李教授结合单元教学设计强调了知识的整合性理解,要在教学中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建构物理模型,提出阶段任务,实现学生的思维进阶。他还指出,教学应从知识记忆到知识理解,从基于习题训练到面对实际问题解决,从具体性知识学习到物理观念建构,从知识解析到促进认识转变和发展,从知识结论到彰显知识的功能价值。在物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去重演知识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倡导深度学习与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在获取物理知识、探寻物理规律的同时也能学会探索发现、学会认知加工、培养物理素养、培育科学精神。

 

同课异构

 

    3月23日,珠海市第一中学物理科组与深圳市龙华高级中学教育集团高中部物理科组开展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首先由珠海市第一中学青年教师谷文韬老师和深圳市龙华高级中学教育集团高中部青年教师李焜老师带来了两场知识的饕餮盛宴,带领同学们徜徉在宇宙航行的学习海洋中。

 

 

    谷文韬老师首先从探月工程引入课题,带领同学们设计方案,提出驱动任务:发射探测器到月球,大致需要经历几个过程?随后他结合具体数据计算探测器的轨道环绕速度,提出高阶任务:探测器如何升轨?这种“带着问题学习”“任务不断升级”的课堂模式有效地调动了同学们探索新知的积极性与提高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性。谷文韬老师巧妙地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并通过软件模拟变轨模型,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有效突破了变轨难点,也有助于同学们更为直观地更为沉浸式地参与课堂、理解概念、汲取知识。

 

 

    李焜老师从中国空间站引入课题,精心设置了阶梯性探究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模式,开展了卫星的轨道特点探究,卫星的动力学分析,通讯卫星和同步卫星的探究。课上,李焜老师还播放了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的视频并介绍了“东方红一号”在中国航天史的里程碑意义,他在物理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帮助同学们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也增强了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

 

 

    课后,珠海市第一中学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张箭老师和深圳市龙华高级中学教育集团高中部高三备课组长纪勇老师进行了评课。评课老师对两位青年教师给予了高度评价,指出两位青年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以生为本,以情境为引导,以任务为驱动,以信息技术为工具,关注知识生成过程,有效地落实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最后,深圳市龙华高级中学教育集团高中部李强胜副校长为两个学校物理科组的老师们作物理竞赛方面的讲座,两校之间进行了气氛热烈的交流研讨活动。李强胜副校长分享了自己对物理竞赛、对如何培养出金牌选手的总结与反思,并从物理竞赛概况分析、物理竞赛的特点及作用及物理竞赛辅导教材等方面做了悉心的介绍,李强胜副校长的讲座内容详实、方法独到、针对性强,对两校物理学科的教学研究很有启发性,也为我校提升物理学科竞赛水平、培养物理拔尖人才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以情境引问题,以问题导探究,以探究促真知,以应用带迁移

    两次教研活动以物理核心素养为导向,进行单元教学设计,细致到每节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是一次理论与实践深度结合的交流学习。通过两次活动,教师从课前备课到课堂教学,最后到教学反馈与反思这些环节都有了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相信在未来老师们会呈现更加精彩的课堂。

 

青年教师郭琪琪老师心得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很荣幸参与了这两次研讨活动。李春密教授的单元化教学设计给了我很大的教学启发,首先要认真研读教材,通过研究教材编写的逻辑可以更加深入认识到知识点与知识点,章节与章节之间的联结,构建起整个知识的逻辑框架;再将这些以情景或者问题导入聚焦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应用知识,建构知识网络。在同课异构活动中,谷文韬老师以探月为主线,以GeoGebra软件为辅助清晰明了地讲授清楚卫星从地球发射到变轨最后绕月飞行的过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卫星变轨的过程;李焜老师的课堂以情景化问题为导向研究卫星轨道及卫星运动特点,并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一步步得出结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两位老师对同一个知识通过不同角度讲授,都非常精彩,值得大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