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领航|中国科学院院士冯守华莅临一中“与未来有约”大讲堂开展“科学精神:启蒙、解释与实践”专题讲座

 

    11月18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教育部科技委化学化工委员会副主任、吉林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冯守华莅临珠海市第一中学梦想剧场开展“科学精神:启蒙、解释与实践”专题讲座。讲座由我校马瑞红副校长主持,我校高一年级师生、北京师范大学弘文书院部分师生共计1300余人共同聆听讲座。

 

 

    马瑞红副校长首先为大家隆重介绍了本期“与未来有约”大讲堂的主讲嘉宾——冯守华,中国科学院院士,第十二届、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科技委化学化工委员会副主任,吉林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目前担任先进科学杂志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国际材料研究通报编委,国际固体化学杂志编委,国际纳米科学与纳米技术杂志编委。曾任国际溶剂热与水热化学协会主席,吉林省科协主席。首届“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首批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长期从事无机合成与材料化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在无机功能材料的合成化学、新概念半导体合成、生物水热化学三个方面取得了创新和系统的研究成果。围绕新材料的合成,新合成路线的开发与形成机理的探索三方面问题,在无机合成与材料化学的前沿领域中进行了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主要贡献是发展了功能无机材料的水热合成新路线,系统地开展无机功能材料水热合成化学研究,制备并发现新的三重混合价态和原子尺度p-n结,获得一批新型无机功能材料,揭示了功能无机材料和生物分子水热合成反应的规律。组织化学-医学交叉学科方向,针对面向癌症早期检测的若干挑战,提出了干图案的战略思路,寻找到了疾病快速诊断的重要路径。

 

 

    冯守华院士首先从“科学启蒙”开始,进而拓展到介绍欧式几何、黎曼曲线、光效应、玻尔氢原子理论模型、量子力学、细胞、核糖核酸疫苗、嵌合抗原受体T淋巴细胞免疫疗法、DNA剪切技术、人工智能和ChatGPT等科学知识、概念与相关技术。为了激发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他还多次结合所听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自身的科研经历和学术成果,讲解了很多与同学们兴趣点贴合的专业知识并提出了“科学研究的本质是解决为什么做、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讲学过程中,冯守华院士旁征博引、引经据典,展现了深厚的科研功底和独到的学术见解。冯院士还与同学们分享了“怎么做科研”、“怎么启蒙科学精神”等方面的宝贵经验和科学研究的 “五个金标准”。他多次提到:“只要多多实践和思考,中学生也能在这些前沿领域作出属于自己的贡献。”精彩的讲座赢得了在场同学们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

 

 

    最后,马瑞红副校长为本次讲座作总结,并对冯守华院士的精彩分享表示诚挚感谢。冯守华院士的讲座围绕“科学精神”这一核心展开,具有很强的启发意义和教育效果,为提升一中学子的科研素养和探索能力,激发同学们求新求变、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开阔了一中学子的眼界,对我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纷纷上前与冯守华院士近距离交流,冯院士一一耐心地解答同学们的问题,并对同学们求知若渴的学习态度和积极踊跃的探索精神表示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

 

 

    我校党委书记、校长张六安与冯守华院士进行了亲切交谈,他对冯守华院士在百忙之中莅临一中“与未来有约”大讲堂为青年学子讲学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向冯院士介绍了我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以及院士学科工作室的建设与发展情况。张六安校长表示,冯守华院士来我校“传经送宝”,不仅激发了一中学子的好奇心、想象力、探索欲,在学生心中埋下“院士”的种子、“科学”的沃土,而且对学校构筑师生成长发展平台、实现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助力相关学科老师专业素养的提升,点亮优秀学子未来成为科学家乃至院士的伟大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