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一中获《人民日报》关注!点名表扬珠遵协作“组团式”帮扶工作!
2024年09月22日,《人民日报》(第01版)刊登了一篇文章《从三堂课看教育现代化发展——教育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作者:本报记者 黄超),其中,报道了珠遵协作“组团式”帮扶工作。以下是报道部分内容——
一堂远程“双师”课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
贵州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位于遵义东北部,群山环绕,交通不便。家门口“上好学”,曾是大山里深切的期盼。
日前,一次和声基本功练习成为务川二中音乐班的开学第一课。除了本校教师,这堂课还有远在广东的珠海一中星空合唱团教师在线上参与教学。
“请务川的同学唱主旋律,‘我爱你中国,亲爱的母亲’”“我们哼唱‘无论在何时何地我都想念着你’”……熟悉几遍后,同一首歌在“云端”合唱。
9月,在珠海市援建下,历经两次借址办学的务川二中正式启用新校区。宽敞明亮的教室、设备完善的宿舍、绿意葱茏的校园……这里是学生的新家。
“珠海一中和遵义几所名校教师组团式帮扶,让我们接触到很多新的教学方法。这学期还有老师准备去珠海交流。学生也更加自信,数学、物理成绩提升明显。”务川二中教师曾仙说,学校是照亮梦想的地方。
一次远程教学,连接两地课堂,见证了山区学校从基础设施建设到教师能力水平的积极变化,折射出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的显著成效。
建设教育强国,最终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发展乡村教育是一个具有深刻时代价值意蕴的课题。写好乡村教育的“民生答卷”有利于促进社会均衡发展,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需求,进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乡村义务教育普及率不断攀升,乡村学校软硬件设施得以完善,乡村教师专业教学能力、综合素质明显改善。
教育经费一半以上用于义务教育,各地区间有一半以上用于中西部;重点高校招收农村等地区学生专项计划,累计录取近110万人;累计资助学生约16.2亿人次、2.6万亿元……进入新时代,一系列举措务实有效,学生获得更多更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城乡、区域、校际等差距逐步缩小。
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这份初心,始终如一。
自2021年珠海与遵义建立东西部协作以来,两地协作,硕果累累。尤其是在教育支援项目方面,珠海市第一中学对口帮扶务川自治县第二高级中学,通过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派遣优秀教育工作者、共享先进教育理念和管理经验、强化师生互访交流等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措施,帮助务川自治县第二高级中学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2023年,务川自治县第二高级中学荣获“遵义市教育质量进步奖”“务川自治县教育发展先进单位”等称号。
2024年4月3日,珠海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习恩民率领珠海市教育考察团深入务川第二高级中学考察调研。
2024年5月20日,遵义市政府副秘书长、粤黔协作工作队遵义工作组组长陆尧莅临务川第二高级中学调研“组团式”帮扶工作,我校龚正、许楷敏老师代表支教教师发言。
2023年6月13日至17日,广东省张六安名校长工作室结合珠遵结对帮扶需求,远赴贵州遵义开展为期五天的支教帮扶交流活动。
2024年9月10日,在“组团式”帮扶的支持下,务川县第二高级中学新校区举行开校揭牌仪式。
珠海市第一中学会精准施策、持续发力,深入贯彻东西部协作精神,落实中共中央组织部、教育部等八部委开展的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深化珠遵教育协作,助力乡村教育振兴,为西部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本报记者 黄超
来源:《人民日报》(2024年09月22日 第01版)
图源:务川第二高级中学
- 浏览 888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