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预告①|珠海市第一中学课程教学改革成果展示周
珠海市第一中学是国家级、省级“新课程新教材建设”示范学校、广东省校本研修示范学校、2025年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强化学科实践”实验校。为更好推进示范校建设,深入落实《关于加强广东省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工作的指导意见》《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7年)》等文件精神,我校拟于10月30-31日开展“珠海市第一中学课程教学改革成果展示周”活动。
一、活动主题
特色课程育英才,教学实践绽光彩
二、活动时间
2024年10月30-31日
三、科组特色课程
语文科组
【课程主题】乡土本色 寻根之旅
【课程特色】拓展思维深广度,提升文化自信力。
【课程介绍】珠海一中语文科组坚持切合学科特点,体现学校特色,加强选课指导,完善评价体系的课程开发原则,在高一上、下学期开设《乡土中国》、《红楼梦》两个校本课程。其中《乡土中国》作为学术著作具有三个特性:研究领域专业性,文本叙事科学性、逻辑性,理论价值。基于如上特征,我们构建《乡土中国》三级课程体系:批注式阅读,梳理式整合,项目式应用。阅读顺序先粗后细,由单篇至整本书,紧紧围绕文章核心概念,梳理思路结构,理解核心概念,了解本书的学术思想及学术价值,并能够学以致用,能够运用《乡土中国》的相关理论思考、剖析生活中的具体现象、经典作品,甚至完成独立创作。
数学科组
【课程主题】高中数学建模特色课程
【课程特色】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
【课程介绍】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真实世界问题的数学建模,如交通、工程设计等领域,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当中,让学生学会运用编程工具进行数据分析和模型构建。学生在特色课程中学习如何识别问题、收集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并运用数学软件进行求解和验证,进而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索的热情,为未来学术研究和职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
英语科组
【课程主题】初级大学读写译
【课程特色】系统性地提升学生的英语基础技能,强调实际应用,并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课程介绍】我们校本课程选用的教材来源于《新视野大学英语1》(第3版)。该教材一共8个单元,每个单元主体包括Section A 和Section B 两个部分,其中各包含一篇课文和相关练习。每个单元计划4个课时,分两个学期上完。该课程以有效巩固和扎实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为特色,通过视角多元、内涵丰富和富有时代气息的选篇以及形式多样、循序渐进、学用结合的练习,着重提高学生的读、写、译能力,同时重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使学生在认识世界、了解社会、发现自我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进文化理解力,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课程主题】初级大学视听说
【课程特色】通过丰富的视听材料和互动式教学,增强学生的听说能力,培养他们的语言运用自信和实际交流技巧。
【课程介绍】本课程专注于培养学生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是一门集技能培养、知识积累、素养提升于一体的综合实践性校本课程。通过融合视觉、听觉与口语表达三个维度的综合训练,旨在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并全面提升其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借助多元化的有声阅读材料与视听资源,引导学生有效理解、清晰阐述、创新重构及灵活转化各类体裁的视听信息,从而在语言技能与文化素养上实现双重提升。同时,本课程聚焦核心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物理科组
【课程主题】天文学科普创新实践
【课程特色】天文科普展示,参观天文台,天文实验模拟。
【课程介绍】课程成员需要根据课程内容中涉及的太阳系内外的宇宙天文现象,寻找一个主题进行科普展示。这既能满足自身的兴趣,也能带给其他同学新的知识。此前已有两个班的学生开展了登台展示,其内容包括介绍恒星的演变、黑洞、暗能量等。开展了两期中山大学天文台、CSST展厅或中微子实验室参观活动。天文社兴趣小组在完成科普展示的基础上,设计开展实验,观测宇宙基本粒子。
历史科组
【课程主题】基于项目式学习下的校本课——珠海市地方史例分享
【课程特色】让历史课更加鲜活。
【课程介绍】由老师引导小组学习,借助网络传媒,了解珠海的地方历史;然后组织研学旅行活动,实地参观历史景点,深入了解历史细节;指导学生撰写研学报告,体验文旅方案设计,深刻感悟家国情怀;组织“历史文创大赛”,让学生设计和制作相关创意产品。
化学科组
【课程主题】化学实验创新探索之旅
【课程特色】强调实践操作、理论应用与创新能力培养,通过多样化的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深入理解化学原理,激发科学探索精神。
【课程介绍】分组探索“古法造纸”、“黄铜合金制作”和“火折子制作”。通过古法造纸,让学生体验从天然材料到纸张的全过程,深刻体会到古代文明的智慧与化学的奇妙结合;学习黄铜合金的制作,了解铜锌合金法和电解法的原理与步骤;亲手制作火折子,感受其便于携带和随吹随用的特点,同时学习其运用“复燃”原理的奥秘。在探索过程中,让学生们收获丰富的知识与宝贵的经验,学会利用化学反应创造实用工具,锻炼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这些实验不仅可以加深他们对化学原理的理解,还能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热情。
生物科组
【课程主题】生命科学俱乐部
【课程特色】生物实验启兴趣,知识探究映心田。
【课程介绍】本课程通过探究式实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提升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发现能力。具体进度安排:(1)学习实验基本操作技能;(2)经典验证性实验;(3)探究性实验设计与实施:先引导学生确定探究课题,设计实验方案。学生再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收集数据。最后分析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4)总结与展示。
政治科组
【课程主题】行走的思政课
【课程特色】知行合一,让思政课入脑入心。
【课程介绍】我校政治科组通过“行走的思政课”系列特色课程,实现思政课堂的延伸,其目的就是建立思政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模式,推动“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融会贯通,努力提升思政教育铸魂育人实效。目前,我校“行走的思政课”已经实施3期,从“探非遗之美,寻文化之根”项目到“探寻珠海乡村振兴之路”项目,课程主题越来越鲜明,课程内容越来越丰富,课程实施越来越规范。主要是针对课堂理论教学的重点难点,设计生活实践情境和学习探索情境,布置实践导向的学习任务,增强思政课吸引力感染力,促进学校育人理念的落实,并为学生全面发展赋能。
地理科组
【课程主题】生活中的地理
【课程特色】通过实践,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课程介绍】本课程通过对地理核心素养的理解和拆分,建设以地理实践力培养为主体,促进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共同提升。科组教师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利用多方教材进行课程设计,采用了多种教学和演示形式培养学生兴趣;在学校的帮助和支持下,实施了多次主题研学和项目式学习,切实达成了对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提升了地理核心素养;为后续学科特色课程的持续优化和实施提供了有效的经验。
艺术科组
【课程主题】“用美的歌声润育美的新人”——珠海一中合唱校本课
【课程特色】本课程以“创新融合,多元发展”为特色,将传统合唱技巧与现代音乐元素巧妙结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合唱技能,同时培养他们的音乐创造力和舞台表现力。
【课程介绍】自课程开设以来,珠海一中合唱校本课便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吸引了众多学生的积极参与。课程不仅注重合唱技巧的精进,更强调音乐情感的传递与表达。学生们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不仅掌握了扎实的合唱基础,还学会了如何在舞台上自信地展现自我。目前,已组织学生多次参加大型音乐会、合唱比赛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锻炼能力的平台,增强了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课程主题】用戏剧的金钥匙开启美育课堂
【课程特色】通过戏剧教育育人。
【课程介绍】
1、声(声音):声音的科学训练发声法,短音(啊)要求气息从腰部发力,利用丹田发声。长音练习气息的持久性,要求学生声音洪亮,字正腔圆。
2、台(台词):绕口令练习,训练学生口腔的力度,面部肌肉的控制,要求做到字字如珠,口齿清晰。
3、形(形体,形态):身韵组合练习,要求学生在身韵中感受身体的律动与舒展,做到手,眼,身的全方位协调与美感。
4、表(表演):学生表演情景诗剧《青春之光》。带领学生了解剧本的背景,细化台词,分析人物,刻化人物。脱稿走排,走位,使学生充分感受从平面到立体的创作过程。
心理科组
【课程主题】基于表达性艺术治疗的高中心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课程特色】以学生为主体,多种形式自由创造表达和分享。
【课程介绍】课程主体为高一年级学生,人数在30人以内。主要采用参与体验式教学法,学生通过绘画、轻泥、拼贴、心理剧、欧卡、沙盘等多种形式自由创造表达。课程结构分为“导入-创作-分享-认知提升”四个阶段。通过课程为学生心理成长提供量化指标,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觉察人际互动的能力、情感调节和压力应对能力、创造力等。
体育科组
【课程主题】羽动青春 活力飞扬
【课程特色】专业指导,趣味教学,全面发展。
【课程介绍】该课程分为体育课选项课、校本课及校运队,分别针对初学者和有一定基础的学生。每周安排固定的上课时间。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先讲解技术动作和比赛规则,然后进行实际练习。注重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通过课程,不仅让学生羽毛球技术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还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和坚持不懈的品质。
技术科组
【课程主题】FPGA数字电路设计与仿真
【课程特色】本课程旨在向高中生介绍数字电路的基础知识、设计方法和仿真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课程介绍】本课程是2024年9月在我校“创美育人科创计划”和“双高”贯通培养模式下,与深圳理工大学共建的课程。通过共建数字电路科创实验室,孵化一批对数字电路设计充满热情、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年轻人才,增强我国在高性能数字电路方面的人才储备,助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目前,该课程以校本课程形式开展,每学期计划16课时。
- 浏览 1018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