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贯通 共推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全国首批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第45协同组第二次专题交流会在珠海市第一中学顺利举行
为更好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和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加强全国首批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第45协同组的交流学习,分享各校在科学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创新实践,共同促进科学教育的高质量发展。2024年10月24日,全国首批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第45协同组第二次专题交流会在珠海市第一中学顺利举行,活动主题为《融合贯通 共推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开幕式
上午9:00,全国首批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第45协同组第二次专题交流会开幕式在报告厅召开,开幕式由珠海市第一中学副校长薛冰主持。
开幕式上,珠海市第一中学党委书记张六安致欢迎词。他首先代表学校欢迎远道而来的全国首批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第45协同组的学校代表,并介绍了珠海一中多元的科学课程体系、丰富的科学实践平台、专业的科学教育师资队伍。张六安强调,科学教育的道路永无止境。本次第45协同组第二次专题交流会,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交流平台和学习机会,期待通过这次会议及交流活动,大家共同分享科学教育的成功经验,探讨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携手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为科学教育事业的美好未来贡献第45协同组的智慧和力量。
珠海市教育局四级调研员李善学出席开幕式并讲话。他指出,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浪潮中,科学教育成为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引擎。李善学介绍道,珠海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不断深化改革,优化课程设置,引入前沿的科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为学生搭建通往科学殿堂的桥梁。同时,珠海还积极搭建科学教育的平台,举办各类科技创新竞赛、科普讲座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索中成长。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是教育部给予在座各校的至高荣誉,是对取得成绩的肯定,也是新的期盼,希望各校在活动中交流互鉴、学有所获、加强合作,共同促进科学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专家讲座
武汉大学刘威教授作主题为《当前国际形势下集成电路自主可控现状与展望》的讲座。他从集成电路产业的重要性、全球半导体产业分布、半导体产品分类、半导体制造工艺、集成电路结构、芯片与各学科的关系等方面分析了当前国际形势下集成电路自主可控现状及未来行业趋势。
主讲人:刘威,武汉大学教授、武汉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助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人才、工信部集成电路领军人才、湖北省半导体协会副会长、湖北省物理学会副秘书长、武汉物理学会秘书长、武汉大学-华为集成电路“未来技术精英班”项目主任、武汉大学半导体校友会副会长。刘威教授在集成电路领域长期耕耘,两次获得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参观校园
继开幕式活动后,张六安书记带领全国首批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第45协同组学校代表参观一中校园。他们走进学校博物馆、科普长廊、党群服务中心、科创中心、心康中心、图书馆等场所,听取了张六安书记关于学校发展历程、办学情况、教学成果、科学教育等情况的介绍。参观期间,大家还就如何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提升师生科学素养、开展科学教育特色课程等方面展开深度交流。
汇报分享
下午14:30,全国首批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第45协同组在尚德楼会议室召开汇报分享会,会议由科研处主任封雪主持。
会上,珠海市第一中学薛冰副校长作主题为《科学教育四融育人模式实践》的分享,她主要围绕四个方面介绍了珠海市第一中学科学教育工作:一、融汇:融合地域特色汇聚多方资源;二、融通:多学段融合深化贯通培养;三、融构:全学科融合构建课程体系;四、融创:融合“双创”孕育拔尖人才。
贵阳市第一中学谭美金副校长作主题为《以科学为壤 育国之栋梁》的分享,她介绍了贵阳一中以优质资源为依托,对不同层次、不同兴趣爱好、不同能力特征、不同发展需要的学生进行针对性培养,形成了以提升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拓展科技创新思维为核心,以培养具有科学家潜质的未来社会主义建设者为目标的“CTCM”分层多元的培养模式。
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邰海峰主任作主题为《赋能科学教育加法 培育拔尖创新人才》的分享,他主要从以下方面分享了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科学教育工作:一、多元驱动,构建基于课程核心科学教育新模式;二、目标促动,探索科学教师专业长远发展新路径;三、课堂灵动,发挥科学教育主阵地主渠道新作用;四、多方行动,发展科学教育家校协同育人新格局;五、创新活动,促使学生在科学实践中玩出新成果;六、数据联动,拓宽学校科教工作真实评价新视野;七、竞赛带动,寻求拔尖科学创新人才培养新突破。
永城市第三初级中学孟红梅副校长作主题为《开拓科学教育多场域 建立课堂内外新链接》的分享,她介绍道,在科学教育上,永城三中以“育人空间多场域、科学课程多元化,课堂教学多实践、主题活动多融合”的工作主张,致力于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引领学生树立科学志向。具体体现在两大方面、六条途径:一、开拓科学教育多场域:1.建起来,育人空间有保障;2.走出去,主题研学树情志;3.请过来,校社联动丰途径。二、建立课堂内外新链接:1.读进去,科普阅读汲精神;2.研出来,内外课程寻契合;3.做下去,动手实践炼素养。
重庆市合川区久长街小学杨世成副校长作主题为《科学是一门“做”的学问》的分享,他主要从丰富载体与资源,夯实科学教育基础;建设师资与团队,储备科学教育人才;立足课堂与生活,抓牢科学教育的根本;突出综合与融合,以科学教育改良学科教学四个方面介绍了重庆市合川区久长街小学科学教育工作。
继汇报分享后,北京师范大学郑娅峰研究员作点评,并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要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加快建立科学教育学习共同体,提升区域科学教育教师综合水平;二是“大道至简”,让科学教育回归课堂本真,科学素养的引导、问题的提出、批判性思维的发展需要各学科教师的设计。
点评专家:郑娅峰,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和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教育科技中心副主任、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人工智能教育、科学教育、教师数字素养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项,省级项目10余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教育技术相关论文 50 余篇,出版著作2部,授权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5项。
参观珠海科技展馆及科技企业
10月25日,全国首批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第45协同组走进中航通飞华南飞机工业有限公司、珠海太空中心新馆、南方海洋实验室海洋科普教育基地、四维时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参观学习。
在中航通飞华南飞机工业有限公司,第45协同组参观展厅、产线,近距离感受“中国制造”,深入了解到中航通飞的发展历程、主要产品以及飞机从零部件组装到整机出厂的生产过程,领略了我国航空工业的雄厚实力与魅力。
走进珠海太空中心新馆,第45协同组大为震撼。珠海太空中心新馆是全国首个超大太空展览馆,以“三大主题馆”为核心,聚焦航天、航空及国防三大领域,常态化展示空间站展示舱、长征系列火箭、中国战机系列等明星展品。大家可以全方位参观1:1还原的“天宫”空间站T型展示舱,可以沉浸式体验驾驶6台国产大飞机C919模拟机“冲上云霄”,还可以近距离观察“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了解“祝融号”火星车结构,直观深度了解中国“嫦娥工程”……场馆内充分运用了AR、VR、MR4D观影、4D游戏等高科技手段,设置了多种形式的互动体验装置,让大家一睹“大国重器”的风采,充分了解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南方海洋实验室海洋科普教育基地依托南方海洋实验室展示中心、可视化中心、科学实验室以及相关海洋科学研究活动等开展科普工作。在南方海洋实验室海洋科普教育基地,第45协同组了解到海洋生态环境及海洋生物多样性,并对海洋科技的最新进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最后一站,第45协同组来到四维时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他们走进展厅并认真听取了该公司在人工智能、大数据、VR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情况介绍,了解到人工智能三维数字化技术、数字孪生、实景三维新型测绘技术的理论研究与应用发展的远大前景。
融合贯通 共推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建设项目,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助力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共谋科学教育,齐创智慧未来。全国首批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第45协同组在本次交流活动中分享经验做法、碰撞思想火花、加强交流合作,推动各校在科学教育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教师队伍建设、教育资源共享等方面取得创新与突破,共同为推进科学教育工作贡献智慧与力量。
- 浏览 98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