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课程展风采 反思总结促提升|珠海市第一中学课程教学改革成果展示周活动顺利举行(二)

 

    为更好推进我校作为国家级、省级“新课程新教材建设”示范学校、广东省校本研修示范学校、2025年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强化学科实践”实验校建设,我校于2024年10月30日—31日开展了“珠海市第一中学课程教学改革成果展示周”活动。

    本次活动以“特色课程育英才,教学实践绽光彩”为主题,由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历史、化学、生物、政治、地理、艺术、心理、体育、技术等13个学科的教师团队,通过学科建设经验分享和特色课程展示的形式呈现。本次活动受到珠海市教育研究院大力支持和指导,也吸引了全市其他学校教师近200人前来交流学习。

 

学科总结和反思

    活动结束后,老师们及时进行复盘反思。有的科组提出了展示课设计的意图,希望通过特色课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有的科组反思了课程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希望在后面的课程开展中更贴近学生需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有的科组对特色课程的后续开展提出了自己的规划和设想。大家都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和课程开展的实际情况,总结了经验,也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调整的设想。

 

语文科组

 

    2024年10月30日,珠海市第一中学成功举办语文学科课程教学改革成果展示活动。活动邀请了珠海市教研院副院长李立国和语文教研员黄平,以及珠海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语文教师参与交流指导。珠海一中语文科组长张俊宇老师介绍了校本课程《乡土中国》和《石上印痕今犹在,红楼迷梦从何解》,展示了课程设计的多样性。各校教师分享了校本课程实施情况,并探讨了教学改革措施。黄平教研员从教学衔接、基础重视、读写说能力培养和语文思维培养等方面提出了宝贵意见。

    反思:《乡土中国》体现出较强的学术性,直接考验着学生们的基本逻辑思维,要求学生们具备一定的逻辑思辨能力。在整体感知阅读时,设置出对应的阅读任务,能够让学生们在阅读中掌握基本的阅读。本文的论证方式值得探索,可让学生们根据阅读的具体情况举例说明。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列举现实中的生活现象,让学生们主动的在书中寻找答案,由此拉近学生和书本间的距离,确保学生能认识到阅读的价值。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们来说,展示阅读成果,使学生们在收获的过程中体验到学者的实际思想,感受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也能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学生们陈述学术见解,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让其更具表达的逻辑能力。

 

数学科组

 

    2024年10月31日,珠海市第一中学数学科组举办了课程教学改革成果展示活动,活动由樊彦朝老师主持,邀请了珠海市教研院专家及联盟学校教师参与。活动分为三部分:战泉茹老师分享了高三备考策略,强调了数学教学的“回归原点”;樊彦朝老师报告了数学科组的发展和“1+8套餐教科研策略”;乐锐老师和孙立坤老师展示了数学建模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学生小组展示了严密的数学逻辑和编程能力。此次活动展示了珠海一中数学科组的教研成果,促进了与同行的交流与成长,体现了学校在追求教育卓越道路上的努力和不懈追求。

    反思:在本次数学建模特色课程学生成果展示中,深刻感受到学生们对电梯运行优化方案及海拔与含氧量关系的探索热情。通过他们的汇报,了解到学生们不仅掌握了基本的建模技巧,还能将理论知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这令人欣慰。同时,也反映了在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电梯运行方案的复杂性方面以及海拔与含氧量关系转化方面,还需加强指导。未来教学中,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跨学科整合能力,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期他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提出更具创新性和实用性的解决方案。这次汇报课是一次宝贵的教学反思机会,促使数学建模课程不断优化,助力学生成长。

 

英语科组

 

    2024年10月30日,珠海市第一中学举办的英语课程改革成果展示周活动吸引了众多英语教师。王吉老师介绍了英语备课组使用的参考书籍及使用方法,并展示了词汇教学和批判性阅读的教学设计。他分析了“curriculum”词源,提出了课程实施要求,并介绍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评价,包括大学先修课、英语戏剧等。李飞、欧群超、王建平、朱思娟、汤倩老师分别介绍了不同校本课程。现场展示环节中,老师们通过机器人舞蹈、影视片段等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创新输出。专家点评环节中,陈洁老师赞扬了课堂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江老师分析了合作课中的教师个人风格。此次活动不仅展示了珠海一中的课程改革成果,也为英语教师提供了交流学习的平台。

    反思一:本节课《Loving Parents,Loving Children》是我校推进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旨在通过文章《A Child’s Clutter Awaits an Adult’s Return》和多样练习,提升学生的读、写、译能力,并引导学生反思亲子关系。课程亮点在于深度解读文章,激发学生批判性思考和多样化观点输出,为写作提供语料基础。通过分析文章结构,帮助学生搭建写作框架,整合信息。小组展示环节展现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口语表达。遗憾的是,时间限制导致学生展示机会减少,未能充分展现学生的思想深度和口语能力。

    反思二:初级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Social Robots”结合科技热点,综合训练学生视听说技能。课程通过机器人舞蹈和视频激发兴趣,合理设置听力问题锻炼理解力,思维导图帮助整理知识。口语环节中,学生设计介绍智能机器人,提升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自我与同伴评估促进反思和学习。讨论环节加强了对社交机器人及其社会影响的批判性思考。课程需改进评价环节的引导,以丰富学生反馈。

 

物理科组

 

    2024年10月31日,珠海市第一中学展示了物理课程教学改革成果。邹育婉老师分享了物理科组建设经验,强调了强化学科实践的课程特色。谷文韬和何新波老师展示了“探秘宇宙天文现象”课程,学生们积极参与,汇报研究成果,展现了对天文科学的探索精神。

    鄢晨曦同学自制威尔逊云室实验,捕捉宇宙粒子轨迹;周恭涛同学讲解恒星生命周期;刘思语同学探讨暗物质;蒋雨轩同学介绍日晕现象。学生们的展示不仅增长了知识,也锻炼了表达和思维能力。老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高度评价,并鼓励他们继续深入研究,培养探索精神和批判性思维。活动最后,老师们对参加分享的同学进行了表彰,激励大家在未来学习中继续努力。

    反思:物理特色课程聚焦银河系特殊天体和天文现象,旨在激发学生对宇宙和天文学的兴趣,培养科学素养和团队合作能力。课程让学生搜集材料,讲述感兴趣的天文现象,体验不同课程结构,满足对天文学的探索欲。针对学生对万有引力章节的兴趣,物理科组开设此科普实践课程,既进行天文学科普,又激发求知欲。学生在准备科普项目时,通过搜索证据、科学论证和交流讨论,深化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历史科组

 

    2024年10月31日,珠海市第一中学历史科组举办了课程教学改革成果展示活动。活动分为三部分,张风平老师分享了历史学科建设经验,涵盖科组简介、建设、课程等方面。常建荣老师介绍了以珠海地方史为素材的特色校本课程,强调通过项目式学习让学生整合珠海历史,用独特视角讲述珠海故事。黎张敏老师指导高二(4)班学生展示了珠海地方史素材,包括斗门南门古村、梅溪牌坊等,探讨如何让珠海历史更鲜活。学生深入研究并展示珠海历史,感受城市发展变迁,获得在场老师的高度评价。

    反思:珠海一中在“三新”背景下,通过高三复习指导、项目式学习等活动深化教学改革。历史校本课程结合历史地理学科融合,让学生通过拍摄珠海历史文化地点的纪录片和微电影,活化历史教学,提升家国情怀。课程展示环节反响热烈,被评价为探索历史校本课的新方向,但当前社会重科学轻人文现象突出,历史教师任务繁重,开发校本课程积极性受影响。教师在运用AI等先进教育技术方面也显滞后。未来需培养教师使用AI技术,以激活历史课堂,尽管挑战重重,老师们对历史教育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化学科组

 

    2024年10月31日下午,珠海市第一中学化学科组举办了课程教学改革成果展示活动,受到观摩化学教师的好评。“化学伴我行”项目让化学与生活紧密结合,激发学生探索化学的兴趣;“化学最强大脑知识竞答”锻炼学生思维,加深化学理解;大单元示范课通过直观易懂的内容,帮助学生轻松掌握化学知识。这些课程既传授知识,也培养思维和能力。此次展示不仅是对学校化学教育的检验,也是对未来化学教育的推动。我们期待在师生共同努力下,化学教育将取得更多突破。

    反思:本次课程建设改革汇报课围绕“古法造纸探究”、“黄铜合金的制备中的碱性置换法”及“火折子的设计与制作”三个项目展开,旨在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实践探究,学生不仅掌握了化学知识,还学会了团队合作与问题解决。课程实施中,我们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成效显著。反思中,我们发现需进一步丰富教学资源,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同时提升教师指导能力,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活动中有所收获,真正实现课程建设的初衷。

 

生物科组

 

    2024年10月30日,学校生物实验室举办了一场生物课程改革成果讲座和实验公开课,吸引了众多师生参与。生物科组长张皓彬老师分享了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科组建设成果。温桃勇和梁婉晖老师指导学生进行了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探究实验,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方案,积极参与实验,展现了学习热情和科学探究精神。老师们耐心指导,确保学生有所收获。听课老师对活动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不仅是知识传递,更是科学精神的培养。

    反思:高中生物学是一门密切联系生活的实验科学。高中生物学课程要帮助学生发现探索生命的乐趣,认识生物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通过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激发学生对探索生命的渴望。为落实核心素养的培育,在学科教学与课程建设中,全体教师应该要充分领悟新教材,密切联系生活,发挥生物学学科特有的课程吸引力;应该要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以科学探究能力为基础,运用科学思维方法探索生命世界的能力;应该要课程建设中教师深化对生物知识的深层认知,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只有这样,生物学科素养培养才得以落地。

 

政治科组

 

    2024年10月30日,珠海市第一中学政治科组举办了课程教学改革成果展示活动。政治科组长唐银铃老师分享了科组建设经验,珠海一中政治科组秉承“创美育人,立德树人”理念,致力于构建“四有”思政课堂,深化教学改革,探索大单元教学。科组依托“项目式学习”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堂”,如“探非遗之美,寻文化之根”,拓宽学生视野。教师们通过协作、课题研究、竞赛和学科周活动,促进专业发展和学生学习动力。唐老师还与参会老师探讨了学科建设的困难和校本特色课程建设,强调要建设吸引学生的特色课程。王晓燕老师展示了“探寻珠海乡村振兴之路”项目学习,学生展示通过调研、探究,深入了解并参与乡村振兴的实践成果。

    反思:在《探寻珠海乡村振兴之路》的实践课程中,政治科组带领学生深入乡村,直观感受乡村振兴的成效。课程的亮点包括实地探访、互动交流和团队协作,这些活动让学生全面了解乡村振兴的多维度影响。在反思中,科组认为前期准备需更充分,应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加强实践与理论知识的结合。未来,科组期望继续开展实践课程,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同时优化课程设计,提高实践教学效果,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地理科组

 

    2024年10月31日下午,我校地理课程改革展示活动在云教室成功举行,邀请了蔡林梅老师等多位专家和教师参与。活动包括四个环节:杨阳老师汇报了地理特色课程建设,蔡老师进行了点评并提出建议;高三年级26班和高二年级3班分别展示了由钟晓玮和张佩生老师指导“淇澳岛红树林研学”和“日晷的观察与原理探究”项目。学生展示展现了他们的学科能力和地理素养。蔡老师对学生展示进行了点评,并提出了改进意见。活动对师生教学和学习提供了启示,为科组未来教学指明了方向。

    反思一:本次研学活动虽有不足,但迈出了户外实践的重要一步。珠海一中的师生们展现了专业态度,积极参与,体验了科学钻研的过程。学生们虽有抱怨,但感到成就感满满,并从任务心态转变为真心分享。这次活动在他们心中种下了生态文明的种子,未来可能成为保护区的志愿者或宣传大使,实践人地协调发展。作为校本课程的一部分,这个项目将在每届学生中传承,不断优化,结出丰硕成果。

    反思二:此次活动是集体智慧的成果,体现了共同努力。《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强调地理实践活动的重要性,但实际开展受限。珠海一中的“校园地理”研学活动利用校园资源,具有便利性和可操作性。地理科组挖掘校园地理内涵,开发实践课程,如植被、土壤、岩石调查等。本次展示活动基于多年实践,旨在增强开展地理实践活动的信心和能力,未来将深入挖掘,打造精品活动,形成课程体系。

 

艺术科组

 

    2024年10月31日,珠海市第一中学在课程教学改革成果展示周活动中,艺术科组呈现了合唱课《悟空》和戏剧课《青春之光》两节校本公开课。合唱课中,学生们以激情演绎国风歌曲,展现了音乐素养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戏剧课上,陆双老师引导学生理解不同时代的爱国情怀,通过声韵操和身体运动变化练习,学生们深入体验戏剧魅力,表现了语言、形体、音乐等多方面能力。这两节课体现了学校艺术教学的成果和课程改革的成效,学校将继续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具有艺术素养和人文情怀的人才。

    反思一: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感知能力,让学生在合唱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力量;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歌曲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反思二:从开学到现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戏剧课的基础内容,大部分学生可以跟着老师的进程和要求来做,少数同学会稍慢一点,总体学生在课上的学习是可以做到的,但在创编方面还需要一些时间。细节方面多一点关注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的情况,要加强基础课程中的声、台、形的练习;通过《青春之光》中的角色分析演绎以及舞台的站位与编排,引导学生入戏能准确刻画人物形象,更多的启发让学生来演绎作品。

 

心理科组

 

    2024年10月31日,我校成功举办了心理学科课程改革展示周活动。活动包括句玲玲老师的《心理学科课程发展与建设》讲座,介绍了我校心理课程的特色和发展,并与朱海老师等嘉宾深入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张琳老师展示了《基于艺术治疗的心理校本课:正方形历险记》,学生通过艺术创作和小组互动探索内心世界。评课嘉宾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建议。此次活动展示了我校在心理课程改革上的成效,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课程改革,支持学生健康成长。

    反思: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艺术治疗与心理成长》课程已逐渐完善。在此过程中,该课程团队面临了诸多挑战,包括如何平衡课程中的理论与实践比重、如何设计有效的艺术活动等关键问题。然而,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持续的尝试,团队成功克服了这些难题,并通过艺术表达的方式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心理发展。展望未来,该团队将持续优化课程内容,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更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同时,团队将不断进行反思与总结,致力于提升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心理成长贡献更多的力量。

 

体育科组

 

    2024年10月31日,珠海一中体育科组举办了特色课程成果展示活动,珠海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张征超老师等参与。孙东颖老师执教的高一年级体育课《快速跑+体能训练》展示了学科融合和创新教学,利用多媒体和英语输出,展现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课程设计紧扣发展快速跑能力,符合课程标准,学生配合度高,体能挑战大。活动让体育教师们学习新教学技巧,促进了教师间的交流合作。

    反思:体育科组致力于通过学科课程建设,全面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科组精心设计了一系列创新的体育活动,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竞技能力。这些课程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体能,还提高了他们的心理素质,如毅力、自信和抗压能力。通过这些努力,体育科组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帮助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展现出更好的自我。

 

技术科组

 

    珠海市第一中学技术科组在课程教学改革成果展示周活动中展示了《FPGA数字电路设计与仿真》特色课程,澳门校长和老师参与了观摩交流。陆颖老师分享了科学教育中心的建设与实践,澳门老师也分享了经验,并期望加强珠澳合作。陆颖老师还介绍了学校的科创中心和相关课程。张晓盼老师展示了与深圳理工大学共建的旨在培养数字电路设计人才的课程。课堂展示受到高度评价,认为珠海一中为科学教育提供了示范和经验。

    反思:本次FPGA数字电路设计与仿真公开课深入讨论了FPGA基础、设计流程,并通过“流水灯”案例实践了Verilog电路设计和Vivado仿真工具的使用。课程强化了学生对FPGA设计流程的理解,但发现需要更多关注学生的实操和理解能力,尤其是初学者。未来计划增加互动和案例分析,提升课程实用性和吸引力。

 

    珠海市第一中学课程教学改革成果展示周活动见证了学校如何将国家课程方案转化为具体实施规划,通过创新教学方式激活个体,为组织赋能,实现学校管理创新。学校的实践不仅展现了教学方式改革的成果,更有效落实了育人要求,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随着珠海市第一中学在课程教学改革中的不断探索与实践,我们相信,学校将继续作为广东乃至全国的样本,推动全省乃至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实现育人方式的深刻变革,促进良好的教育生态的形成。让我们共同期待珠海市第一中学在未来的教育改革中,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培养新时代的创新人才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