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数学,我们的“π”|珠海市第一中学首届数学节成功举办,探索数学之美!

 

    在国际数学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珠海市第一中学举办了首届数学节。学校党委书记张六安、副校长罗志勇、学生处主任樊彦朝、总务处副主任张晓盼、高三年级教学主任王生双、团委副书记李伟文以及部分数学老师参加了此次活动,与同学们一同感受数学的魅力。

 

 

    学校党委书记张六安表示,今天是3月14日,我们开展以“我们的数学,我们的‘π’”为主题的首届数学节,具有特殊的意义。”张书记提到,中国数学的历史长河中,藏着许多充满智慧的故事,既有神话传说,也有真实的巧思。这些故事不仅是中国数学史,更是中国人“以算明理,以理致用”的思维缩影。从河图洛书的神秘到微积分的启蒙,中国数学始终带着烟火气与创造力,值得同学们去感受数学里的中国力量。张书记在现场和同学们进行热情互动。他强调,学校希望通过举办数学节,让同学们更加全面地了解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从而打牢基础学科根基。他鼓励同学们:“将来,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做出一中贡献。”

 

 

    活动现场,精心制作的展板带领师生们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数学之旅。展板内容涵盖了中国古代数学、雅典时期的希腊数学和印度数学等重要数学文化。

    中国古代数学底蕴深厚,同学们了解到汉简《算数书》是中国最早的数学著作之一,而《九章算术》更是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祖冲之父子计算圆周率的成就,让同学们对古人的智慧赞叹不已。

    古希腊时代的雅典数学展示了黄金时代的辉煌。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用公理法建立起演绎体系,阿基米德的积分学初步思想,以及阿波罗尼奥斯对圆锥曲线的深入研究,都让同学们感受到了数学的严谨与深邃。毕达哥拉斯学派的贡献也不容忽视,他们认为“万物皆数”,将数视为世界的本原,发现了勾股定理(西方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并深入研究了数的性质,如奇数、偶数、质数等,对数学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产生了深远影响。

    古代印度数学对世界数学的贡献巨大,比如发明了包括“0”在内的10个数字符号,以及在方程求解方面的成就。这些内容让同学们对数学的发展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此外,希尔伯特的23个问题也在展板上精彩呈现。这些问题涉及现代数学的大部分重要领域,推动了20世纪数学的发展,激发了同学们对数学前沿问题的兴趣。

    数学不仅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还与其他学科紧密相连。活动现场的展板还展示了数学与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金融、人工智能和艺术等学科的交叉融合。从牛顿的微积分到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从分子结构预测到传染病传播模型,从密码学到金融市场分析,再到黄金分割在艺术中的应用,这些内容让同学们看到了数学的广泛应用和强大生命力。

 

 

    除了数学科普展板,数学节还设置了数学趣题有奖解答和解锁孔明锁等互动环节。这些活动不仅增加了趣味性,还激发了同学们的思维活力。趣题解答活动考验了同学们的逻辑思维和提高了数学应用能力。解锁孔明锁的活动则让同学们在动手操作中感受数学与智慧的结合,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珠海市第一中学首届数学节在师生们的积极参与下圆满落幕。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不仅深入了解了数学的历史与发展,还感受到了数学与其他学科的紧密联系和广泛应用。数学节的成功举办,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激发兴趣的平台,也让数学的魅力在校园内得到了充分的传播。让我们期待下一届数学节的到来,继续探索数学的奥秘,感受数学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