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好榜样】用“有边界的爱”浇灌成长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是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现实要求。为充分发挥榜样家庭的示范引领作用,珠海市第一中学特推出【家庭教育好榜样】系列内容,宣传榜样家庭在家庭教育理念及实践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帮助孩子迈好人生的每一个台阶。

 

珠海市第一中学高三(23)班王婧馨家庭

    高三(23)班王婧馨同学,品学兼优、独立自律、温暖坚毅,全面发展。她从小热爱阅读,喜欢挑战,多次获得全国青少年英语口语大赛金奖、奥林匹克生物竞赛二等奖、创新作文大赛省赛二等奖、“外研社杯”英语大赛省赛二等奖、珠海市生物之星等荣誉。成长路上,父母以“各自做好分内事”培养独立,用“有边界的爱”守护个性,让她在规则与自由间舒展,成为眼中有光、心中有爱、脚下有路的追光少年。

 

王婧馨同学家庭自述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作为一名在教育行业深耕二十余载的从业者,同时也是一位高三女孩的母亲,我始终坚信:真正的教育,是守护成长的边界,既如托举翅膀的风,助力孩子翱翔;又似守望归巢的灯,给予孩子温暖与方向。十八载育儿路,我在“放手”与“引领”间探寻平衡,让孩子在规则与自由的交织中,成长为独立且温暖的存在。

    一、阅读:从文字启蒙到精神奠基

带领弟弟阅读

    阅读,是我们贯穿成长始终的密码。从女儿牙牙学语时《三字经》的角色扮演,到如今高三仍坚持研读的《资治通鉴》,阅读的种子在她心中生根发芽。外公每日晨诵唐诗,为她开启了韵律启蒙之门,3岁便能背诵《唐诗三百首》,4岁时用“年方少,无饮酒”礼貌拒绝成人逗酒,尽显聪慧与懂事。绘本故事从“听读”升级为绘本小剧场,她与伙伴自编自导《寻水记》,为“共工”增加“询问村民”的细节,在戏剧化演绎中建立起对善恶的认知。

“与清华有约”

    小学阶段,“行走的阅读”成为常态。在博物馆里,她对照文物即兴创作,让历史在笔下鲜活起来;青春期时,与我探讨《活着》中生命的哲思,在文字间感悟人生的厚重;游西湖时,她仿写“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现代诗,将自然之美融入笔端;爬长城时,她诵读《沁园春·雪》,尽显豪情万丈。这些将文字转化为具象体验的过程,为她搭建起立体的认知坐标系,让精神世界更加丰富。

    二、自律:搭建自我管理的“脚手架”

养成专注学习的习惯

    因工作繁忙,女儿常在办公室陪伴我,看着我忙碌到深夜,她自觉养成了“等待时自主学习”的习惯。我们的“成长约定”简单而坚定:“各自做好分内事,不给彼此添麻烦。”责任意识的培养历经三个阶段:学龄前,可视化任务清单搭配贴纸奖励,她认真对照图标整理书包、完成绘本阅读打卡;小学低年级,母女共同制定“周末契约”,用彩色便签区分学习、运动、亲子时光,违约时需履行“给对方讲一个故事”的小惩罚;三年级后,我彻底放权,只在她主动求助时提供建议,她的学习区始终贴着自制的“自查三连问”,时刻提醒自己。

    这套从“扶着走”到“看着走”的培养体系,让她从小学三年级起便能独立制定学习计划,直至高三,仍用“时间管理象限图”精准分配备考时间,自律成为她成长的有力引擎。

    三、坚韧:在服务与预警中淬炼品格

高三百日誓师活动

    十二年的班长经历,是女儿坚韧品格的磨刀石。小学时,她学会用鼓励的方式引导同学,培养了细致的责任意识;初中时,她学会策划与执行,团队协作意识日益增强;高中时,她学会统筹规划和协调,展现出敢于担当的领导魄力。正如她所说:“当为集体流过汗、为同伴操过心,那些所谓的‘挫折’就变成了淬炼品格的燧石。”

    高中住宿前,我通过“远远背后带领”的预警教育,帮她建立社交认知。周末进行“宿舍生活情景模拟”,引导她在角色扮演中思考“作息不同步”“卫生分担不均”等问题的解决方案;分享学生时代的宿舍矛盾案例,用开放性问题激发她主动构思“宿舍公约”“轮值责任表”,这些预演让她开学后迅速适应集体生活。

    四、留白:为成长留出呼吸空间

节日休闲时光

    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我坚持“三不原则”:不报学科辅导班、不填满周末时间、不剥夺试错机会。成长需要留白,就像一幅画,有空白才能凸显意境。

    高三学习压力增大,但我们依然保留每周六晚的“母女夜话”,从校园趣事到人生困惑,在轻松的氛围中分享彼此的想法。我告诉她:“学习很重要,但生活不止有学习。你需要有时间去感受美好,去调整自己的状态。”她也很享受这种留白时光,在画画和运动中释放压力,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学习。

    五、教育者的自我修炼

亲子共成长

    中学阶段,我和爸爸更像“成长合伙人”。做情绪定海神针,践行“问题归属原则”,不把焦虑转嫁给孩子,用“这次试卷给我们什么提示”引导她复盘学习;做孩子的“成长脚手架”,善用“我观察到……”句式具体表扬,收录“成长档案”让她看到自己的进步;做“终身学习者”,和她一起研究学习方法,在家庭读书会上分享心得,在家庭会议中共同成长。

全家福

    看着书桌前备战高考的女儿,我想起她5岁第一次独自整理书包的场景。十八载育儿路,让我明白:好的教育是给孩子阅读构建的精神故乡、自律锻造的成长引擎、留白守护的生命弹性。父母要在“守望”与“同行”间找准平衡,让爱既有托举的力量,也有退后的智慧。愿我们都能在育儿路上,携手同行,为孩子点亮成长的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