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好榜样】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是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现实要求。为充分发挥榜样家庭的示范引领作用,珠海市第一中学特推出【家庭教育好榜样】系列内容,宣传榜样家庭在家庭教育理念及实践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帮助孩子迈好人生的每一个台阶。

 

珠海市第一中学高一(6)班张雨菲家庭

    张雨菲是我校高一(6)班的学生,作为我校创美班的一员,她成绩优异,在中考及高中历次考试中均名列前茅,曾获第21届泛珠三角物理奥林匹克暨中华名校邀请赛力学基础试二等奖、第21届“外研社杯”全国中学生素养大赛广东地区决赛一等奖以及珠海市第三届高中力学竞赛一等奖、珠海市2024年度“初中十佳化学之星”(第一名)、珠海市2023年度“初中十佳英语之星”(第一名)等多项省市级荣誉。她多才多艺,从小练习钢琴,熟悉乐理,擅长声乐,曾是珠海市大剧院童声合唱团和校合唱团的骨干,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她积极阳光,经常做志愿者,体现了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张雨菲同学的成长与良好的家庭教育密不可分。她的父母践行“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和“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将孩子的教育和自身的完善紧密结合起来,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在陪伴中成长,共同进步,臻于至善。

 

张雨菲同学家庭自述

    真正的教育,不是填鸭式的灌输,不是焦虑的军备竞赛,更不是父母袖手旁观的“静待花开”。在我们家,教育是生活的自然延伸,是父母与孩子的共同探索世界的历程,更是为孩子一生的成长蓄力。

 

    一、学习不只在书桌前,更在生活的每个角落。

 

 

    知识不应是试卷上冰冷的答案,而是打开世界大门的钥匙。我们始终致力于将学习融入生活的点滴。当孩子因我们未买她爱吃的菜抱怨时,我们巧妙地将买菜任务的任务交给了她。在买菜过程中,孩子学会如何计算折扣、比较性价比、规划预算,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具体。每次旅行前,我们都会做足功课,将旅途中的见闻转化为生动的课堂:参观故宫时,爸爸会讲述明清历史的兴衰;游览溶洞时,妈妈会解释喀斯特地貌的成因及其背后的化学原理……  

    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不再困惑“学这个有什么用”,而是惊喜地发现“原来知识可以这样用”。学习,悄然成为一种本能,而非负担。

 

    二、困难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全家的共同课题

 

 

    面对挫折,许多家长或代劳,或苛责。而我们家,困难是亲子关系的试金石,更是能力成长的跳板。初一时,孩子第一次道法考试仅得76分,这对一贯成绩优异的她来说犹如晴天霹雳。妈妈安慰道:“妈妈第一次历史考试才50分,你比我强多了。只要找准方法,下次一定能考好!”随后,爸爸亲自上阵,将道法试卷做了一遍,通过对比答案,帮助孩子总结答题规律。在全家共同努力下,孩子很快掌握了道法的学习窍门。

    我们始终告诉孩子:失败不可怕,放弃才是真正的失败。父母不是高高在上的“裁判”,而是与她并肩作战的“战友”,我们会和她共同面对每一次挑战。

 

    三、目光不局限于分数,更关注未来发展所需的核心能力。

 

 

    在应试教育的大潮中,我们始终坚信:分数只是一时的,能力才是一生的财富。当其他孩子埋头刷题时,我们带着孩子畅游书海,玩思维游戏,动手做科学实验;我们手把手教她制定计划、整理资料、绘制思维导图,培养她总结反思的习惯;我们允许她犯错,并引导她从错误中汲取教训,塑造她的成长型思维。

    令人欣慰的是,如今步入高中的孩子,尽管学业繁重,仍保持着阅读和探索的热情,对为什么学,怎么学,以及如何面对未知的挑战有着清晰的认知。

 

 

    教育,是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的旅程。我们家的教育没有高深的“秘诀”,只有三个朴素的信念:一是让学习回归生活,知识才能焕发生命力; 二是与孩子站在一起,困难方能化为成长的养分;三是用长远的眼光培养孩子,而非以短视的标准衡量她。

    这就是我们家的教育心得——它看似简单,却需要耐心坚守;它不追求功利,却收获深远。